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墀
用金属装饰的宫阶。借指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五:“綺井含葩,金墀玉箱。” 赵幼文 注:“ 李 注:金墀,犹金戺也。《西京赋》曰:‘金戺玉阶。’案戺即门限,用铜沓冒,黄金涂,谓之金戺。”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建厢廊於左右,造金墀於前廡。” 唐高宗 《册许敬宗太子太师文》:“晨謁金墀,事切於忠謇;夜随银啟,义光於调护。”
《漢語大詞典》:拂心
违逆其心意。多用于臣子对帝王。汉书·杜钦传:“臣窃有所忧,言之则拂心逆指,不言则渐日长,为祸不细。”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洁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业;纳拂心之至言者,所以无易方之惑也。”新唐书·元稹传:“其小人则择利曰:‘吾君所恶者拂心逆耳,吾将苟顺是非以事之。’” 宋 李纲 《论节义》:“节义之士,平居事君,苦言逆耳,至计拂心,人主类多不能堪之。”
《漢語大詞典》:显比(顯比)
谓臣子以光明之道辅佐其君。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 王弼 注:“显比者也,比而显之。” 高亨 注:“显比者,以光明之辅也。”
《漢語大詞典》:勋卫(勳衛)
侍卫官名。古时多以功臣子弟担任。朱子语类卷一一二:“ 唐 之朝廷有亲卫,有勋卫,有翊卫。亲卫则以亲王侯之子为之,勋卫则以功臣之子弟为之,翊卫则惟其所选。”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那几个武臣勋卫,也算不得部院卿僚。”
《漢語大詞典》:致胙
(1).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国语·齐语:“ 葵丘 之会,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 韦昭 注:“胙,祭肉也。”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 秦 人富强,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 汉帝 为 山阳公 ……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於太庙,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 注引 贾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谓之致胙。”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 唐 贾公彦 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於王’也。”参见“ 致福 ”。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漢語大詞典》:臣制
(1).语出晏子春秋·谏上四:“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此言君受制于臣。后因以“臣制”谓臣服节制。新唐书·李抱真传:“而 希烈 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晋书·贾充传:“若如 充 议,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 恂 表, 攸 丧服从诸侯之例。”
《漢語大詞典》:触龙鳞(觸龍鱗)
触犯龙的逆鳞。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亦省作“ 触鳞 ”。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於触鳞,下詔无殊於扇暍。” 明 王世贞 《读陈佥事祚遗事有感》:“爱主投经术,如何遂触鳞。”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老苏谏论:“夫犯颜之祸,将彰君过。宜上思 召公 咨商之义,下念 鲍勛 触鳞之诛也一段,又为 牧 之所本。”
《漢語大詞典》:宣坐
皇帝赐臣子坐,称为“宣坐”。 宋 周必大 《玉堂杂纪》卷中:“上曰:太上有旨立 谢后 ,命卿草制。 必大 奏:合略及归姓否?上曰:不如此,四方何由知明,言幼随乳母可也。宣坐赐茶讫。御药 王濛 同入院,二鼓后进草毕。”
分類:臣子帝王
《漢語大詞典》:墨臣
贪赃不法的臣子。 明 张居正 《少师斋徐相公八十寿序》:“当 嘉靖 季年,墨臣柄国,吾师所为矫枉以正,激浊而清者,幸及耳目。”
《國語辭典》:犯鳞(犯鱗)  拼音:fàn lín
冒犯龙鳞。比喻直言谏诤。《陈书。卷六。后主本纪》:「而世无抵角,时鲜犯鳞,渭桥惊马,弗闻廷争,桃林逸牛,未见其旨。」唐。许浑〈宣城赠萧兵曹〉诗:「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
《國語辭典》:婴鳞(嬰鱗)  拼音:yīng lín
传说龙喉下逆长著尺把长的鳞片,若有人触犯鳞片,龙必怒而杀人。语本《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故后世将臣子勇于谏诤而冒犯君主威严,或触怒有强权的人而招致杀身者,称为「婴鳞」。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也作「批逆鳞」。
《國語辭典》:对状(對狀)  拼音:duì zhuàng
1.对答事状,陈述案情。《史记。卷一○一。袁盎传》:「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明史。卷一九九。李钺列传》:「钺累疏力争,帝皆不纳,至责以抗旨,令对状。钺引罪乃罢。」
2.诉讼者的供词。用以对核与诉状中所陈各词有无出入者,称为「对状」。
《國語辭典》:对簿(對簿)  拼音:duì bù
簿,文状,即现代的起诉书。对簿指依据文状加以审问,期能经由勘察而符于事实。后乃将狱讼受审称为「对簿」。《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漢語大詞典》:犬马齿(犬馬齒)
(1).臣子对君上卑称自己的年龄。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对》:“臣犬马齿衰,赐骸骨,伏陋巷。”
(2).用为对尊上卑称自己的年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 丰玉桂 ﹞拜曰:‘犬马齿二十有二,尚少良配。’”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 刘肇琨 ﹞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漢語大詞典》:畔臣
背叛君国的臣子。汉书·萧望之传:“如使 匈奴 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闕於朝享,不为畔臣……万世之长策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曹植司马顺:“ 吴江 顾生 庶其 《三餘漫笔》云:‘三叔 周 之畔臣,实 殷 之忠臣也。’説本 陈同父 。”
《漢語大詞典》:伪臣(僞臣)
(1).诈伪之臣。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诽:“未见君子,不知伪臣。”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
(2).非法政权的臣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卿平 萧铣 ,诸将皆欲籍伪臣家以赏士卒,卿独不从,以为 蒯通 不戮於 汉 。”
《漢語大詞典》:燕臣
指 战国 时 燕国 蒙冤的臣子 邹衍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七:“ 燕 臣昔慟哭,五月飞秋霜。”参见“ 燕霜 ”。
《漢語大詞典》:燕霜
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 邹衍 事 燕惠王 ,尽忠。左右譖之,王繫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后以“燕霜”为蒙冤之典。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我无 燕 霜感,玉石俱烧焚。”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由于内战,使得‘玉石俱焚’, 李白 本人正被囚在狱中等待处分。说‘我无 燕 霜感’,其实正是我有弥天的 燕 霜之感。”
分類:蒙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