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9
词典
1
分类词汇
198
共198,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口宣
赐帛
贱臣
赐勋
报闻
讳言
策试
训敕
得对
尾大
谢表
垂缨
疏奏
宠行
宣问
《國語辭典》:
口宣
拼音:
kǒu xuān
古代天子临时使近臣代己口传意旨。《晋书。卷四○。杨骏传》:「便召中书监华廙、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
分類:
佛教语
口头
慰劳
宣布
臣下
帝王
弟子
简短
诏令
欧阳修
《國語辭典》:
赐帛(賜帛)
拼音:
sì bó
1.赐给丝帛。《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周党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
2.旧时大臣有罪,皇帝赐以白绫,使其自缢而死,称为「赐帛」。
分類:
赏给
布帛
敕令
臣下
自缢
帝王
《漢語大詞典》:
贱臣(賤臣)
(1).臣下在君主或上司前的谦称。
《
战国策·赵策二
》
:“ 周绍 曰:‘王失论矣,非贱臣所敢任也。’”
《
韩非子·存韩
》
:“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 荆 。”
(2).地位低下的人。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 申不害 ,京人也,故 郑 之贱臣。”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
:“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庶女告天,振风袭於 齐 臺。”
分類:
贱臣
地位
臣下
低下
上司
谦称
帝王
《漢語大詞典》:
赐勋(賜勳)
天子赐给臣下勋爵。
《
旧唐书·玄宗纪上
》
:“大赦天下。京文武官及朝集採访使三品已下加一爵,四品已下加一阶,外官赐勋一转。”
《
宋史·真宗纪三
》
:“大赦天下,宗室加恩,羣臣赐勋一转。”参见“ 勋官 ”。
分類:
赐给
臣下
帝王
《國語辭典》:
勋官(勛官)
拼音:
xūn guān
旧时授与有功者的虚衔,没有实际职务。起于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称为「勋官」。历代沿袭,至清废除。
分類:
勋官
官员
荣誉
誉称
实职
《漢語大詞典》:
报闻(報聞)
(1).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
《
汉书·哀帝纪
》
:“书奏,天子报闻。”
(2).泛指天子批答。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 操 欲迷夺时明,杜絶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分類:
封建
批答
臣下
奏章
帝王
《國語辭典》:
讳言(諱言)
拼音:
huì yán
1.有所忌讳而不敢明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君上好善,民无讳言。」《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纪五》:「似道自诡有再造之功,讳言岁币及讲和之事。」
2.拒绝劝谏。《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分類:
讳言
忌讳
有所顾忌
臣下
谏诤
不敢
不愿
明说
《國語辭典》:
策试(策試)
拼音:
cè shì
古代以对策取士之考试,称为「策试」。《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
:「前后考第进士,及廷所策试士,踵相蹑为宰相达官。」
分類:
策试
策问
试士
臣下
举子
考试
《漢語大詞典》:
训敕(訓敕)
亦作“训勅”。 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 宋
宋祁
《代郑公授知制诏谢表》
:“因程奏之升闻,紆睿辞之训敕,就加金艾之服,以奬朝廷之容。” 元
虞集
《敕赐龙章宝阁记》
:“若夫詔告臣庶,训勑师旅,赞词弥文,日盛一日,无以加矣。”
《
元史·世祖纪二
》
:“ 关东 、 蒙古 、 汉 军官未经训敕者,令各乘传赴 开平 。”
分類:
君上
上对
臣下
告谕
《漢語大詞典》:
得对(得對)
谓臣下获准当面奏对。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
:“公归京师,便殿得对,恩礼越等。” 宋
韩淲
《
涧泉日记
》
卷上:“时諫官章须繇阁门进,且得对者尠。”
分類:
得对
臣下
获准
当面
奏对
《漢語大詞典》:
尾大
比喻臣下势力强大。
《
后汉书·王仲王符仲长统传论
》
:“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 李贤 注:“言 周 室微弱而诸侯强盛,如尾大然。” 宋
秦观
《李训论》
:“逮 武帝 用 主父偃 之谋,令诸侯得推恩分其子弟。詔下之日,人人各得所愿,法令不更,疆境不变,而尾大之患亡矣。”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
:“臣恐四方守臣,无復能行其志,而尾大之势成,臣愚以为非细故也。”参见“ 尾大不掉 ”。
分類:
臣下
下势
势力
力强
强大
《國語辭典》:
尾大不掉
拼音:
wěi dà bù diào
尾巴过大就不易摆动。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在上者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后亦比喻事物因本末关系倒置,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八。国事类。陈友谅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也作「末大不掉」、「尾大难掉」。
分類:
属下
下势
后重
不听
听从
调度
驾驭
指挥
《國語辭典》:
谢表(謝表)
拼音:
xiè biǎo
古代臣子感谢君主的奏章。《东观汉记。卷六。和熹邓皇后传》:「后逊位,手书谢表,深陈德薄,不足以奉宗庙,充小君之位。」
分類:
谢表
时臣
臣下
感谢
奏章
帝王
《漢語大詞典》:
垂缨(垂纓)
垂下冠带。古代臣下朝见君王时的装束。后常借指出任官职。
《
管子·小匡
》
:“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辞斧三,然后退之。公曰:‘垂缨下衽,寡人将见。’”
《
后汉书·章帝纪
》
:“一人犯罪,禁至三属,莫得垂缨仕宦王朝。” 晋
葛洪
《
抱朴子·嘉遯
》
:“普天率土,莫匪臣民,亦何必垂缨执笏者为是,而乐飢衡门者可非乎?” 唐
钱起
《夕发箭场岩下作》
诗:“懿尔青云士,垂缨朝凤闕。”
分類:
垂下
冠带
臣下
朝见
君王
王时
装束
《漢語大詞典》:
疏奏
(1).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
《
后汉书·张奋传
》
:“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敍心,愿对中常侍疏奏。” 李贤 注:“疏,犹条録也。”
(2).指奏章上达。
《
明史·浦鋐传
》
:“ 杨爵 以直諫繫詔狱, 鋐 驰疏申救……疏奏,帝大怒,趣緹骑逮之。”
分類:
臣下
奏章
帝王
上达
上本
进言
《漢語大詞典》:
宠行(寵行)
赠诗文送别,以壮行色。多用于皇帝对臣下。 唐
崔日用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壮心看舞剑,别绪应悬旌。睿锡承优旨,乾文復宠行。” 唐
杜甫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诗:“宠行舟远汎,怯别酒频添。” 宋
庞元英
《
文昌杂录
》
卷五:“三月二日,太师 潞公 西归,詔宰相执政官三省近臣学士待制宴饯於 琼林院 ,赐御诗以宠行。”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
:“ 道光 四年,公陈情乞休,得俞旨,製诗宠行,在籍食全俸。” 蔡有守
《清明后一日訒生将赴日本同人祖饯即席》
诗:“紫栋飞飞復弄寒,宠行万酒醉江干。”
分類:
诗文
送别
于皇
臣下
帝王
《漢語大詞典》:
宣问(宣問)
(1).帝王后妃向臣下发问。
《
管子·小匡
》
:“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乃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以参其成功成事。”
《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皇帝宣问:‘卿意者何?’ 衾虎 奏曰:‘臣愿解箭。’”
《
辽史·礼志四
》
:“皇太后宣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 清 昭槤
《
啸亭杂录·世祖问喀尔喀使者
》
:“ 章皇 即位时甫七龄,时 喀尔喀 使者来朝,随班祝贺,拜跪失仪,上即宣问。侍臣答以远方使者,未嫻礼节,上乃悦。”
(2).犹安慰。
《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唯有 杨妃 满目流泪。皇帝亦见,宣问皇后:‘缘即罪 杨坚 一人,不干皇后之事。’”
分類:
帝王
王后
安慰
后妃
臣下
下发
发问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