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奏劄
亦作“ 奏札 ”。 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文书:“奏札,又谓之殿札,盖上殿奏对所入文字也。凡知州以上见辞,皆用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洎因奏忤旨,上怒,就 赵 ( 赵普 )手掣奏札子,挼而掷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札,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是,臣下是早就见到,正想拟具一个奏札来陈述自己的管见。”
《漢語大詞典》:尽下(盡下)
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谓帝王宽以待下。汉书·元帝纪赞:“宽弘尽下,出於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北史·隋纪上·文帝论:“﹝ 隋文帝 ﹞素无术业,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
《漢語大詞典》:颁赐(頒賜)
亦作“ 颁锡 ”。 赏赐;分赏。旧时多指帝王将财物分赏给臣下。周礼·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 天成 例颁赐茶药。”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恩宠之盛:“近年 徐武功 及 李宫保 ,荣宠之推,颁锡之盛,蔑以加矣。”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他在学校里赏给学生一两张自己画的轮船和火车,就像一个王者颁赐勋章给他底臣僚一般地郑重。”
《國語辭典》:表奏  拼音:biǎo zòu
上表奏请。南朝齐。王俭 褚渊碑文:「爰降诏书,敦还摄任。固请移岁,表奏相望。」《三国演义》第二回:「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
《國語辭典》:廷对(廷對)  拼音:tíng duì
1.在朝廷中当众对答。《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彤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
2.科举时代,皇帝殿试,称为「廷对」。
《國語辭典》:卿家  拼音:qīng jiā
1.对汝家的尊称。《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鲁肃传》:「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2.帝后对臣下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赐食(賜食)
(1).国君赠予熟食。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 邢昺 疏:“君赐食必先尝之者,谓君以熟食赐己,必正席而坐,先品尝之。”
(2).多指皇帝宴请臣下。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殿前羣公赐食罢,驊騮蹋路骄且闲。” 徐珂 《清稗类钞·恩遇·世祖赐宋荦食于中和殿》:“上爱重之,恒赐食 中和殿 。”
《國語辭典》:主公  拼音:zhǔ gōng
臣仆对国君或主人的尊称。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三。蓝姐》:「主家凡物皆在我手,诸君欲之,非敢惜;但主公、主母方熟睡,愿勿相惊恐。」《三国演义》第三回:「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漢語大詞典》:赐田(賜田)
(1).君主恩赐田地给臣下。史记·平準书:“天子乃思 卜式 之言,召拜 式 为中郎,爵左庶长,赐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2).指所赐予的田地。南史·王骞传:“ 騫 旧墅在寺侧者,即 王导 赐田也。”
《漢語大詞典》:臣仆(臣僕)
古指奴仆。亦为罪人与执役者及臣下的通称。《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 毛 传:“古者有罪不入於刑,则役之圜土,以为臣僕。”晏子春秋·问上一:“公任勇力之士,而轻臣僕之死,用兵无休,国罢民害。”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 白狼 等国﹞举种奉贡,称为臣僕。”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彼虽才能,终为我之臣僕,何敢以臣凌君,而忘其己为所立也。” 茅盾 《耶稣之死》五:“ 希律王 听到了 耶稣 的名声和他的行事,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 约翰 从死里复活。’”
《漢語大詞典》:陈奏(陳奏)
封建时代臣下向君王进言、上书。宋书·刘穆之传:“虽復亲暱短长,皆陈奏无隐。”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纲盐改票》:“宫保据实陈奏,不避劳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其妻称嫡某王娘,其妻亲称嫡懿亲,臣下奏称嫡陈奏。”
《漢語大詞典》:受朝
帝王接受臣下的朝贺。 宋 王谠 唐语林·容止:“ 大中 十一年正月一日, 含元殿 受朝,太子太师 卢钧 年八十,自乐悬南步而及殿墀,称贺上前,举止中礼,士大夫嘆之。”
《國語辭典》:智术(智術)  拼音:zhì shù
智慧谋略。《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國語辭典》:封奏  拼音:fēng zòu
封缄的奏章。也称为「封章」。
《國語辭典》:封事  拼音:fēng shì
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泄露,称为「封事」。《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唐。杜甫 春宿左省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漢語大詞典》:八柄
古代帝王统驭臣下的八种手段,即爵、禄、予、置、生、夺、废、诛。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驭羣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三国志·吴志·张紘传:“﹝人君﹞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於人。”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八柄驭下,九官咸事。” 明 无名氏 《飞丸记·权门狼狈》:“你瞒天祸胎驾虎威,把八柄三纲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