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极谏(極諫)
尽力规劝。古多用于臣下对君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 问置吏於 管仲 。 管仲 曰:‘……犯颜极諫,臣不如 东郭牙 ,请立以为諫臣。’”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大臣重禄而不极諫,近臣畏罪而不敢言。”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明王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諫。”清史稿·高宗纪一:“戊辰,策试贡士,詔能深悉时政直言极諫者听。”
《國語辭典》:赐宴(賜宴)  拼音:sì yàn
皇帝召赐臣下共宴。《北史。卷六四。韦瑱传》:「上召师与左仆射高颎、上柱国韩擒等于卧内赐宴,令各叙旧事,以为笑乐。」《新唐书。卷一○○。杨恭仁传》:「帝见其诗,为擿讽嗟赏。后赐宴,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
《國語辭典》:封赠(封贈)  拼音:fēng zèng
古代对有功诸臣已去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授封荣典。
《漢語大詞典》:下济(下濟)
(1).利泽下施,长养万物。《易·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孔颖达 疏:“下济者谓降下济生万物也。”
(2).指君王施恩惠于臣下百姓。《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 吕向 注:“大为下济之道,以成圣人之情。” 唐 白居易 《策尾》:“幸遇陛下发旁求之詔,垂下济之恩。”
《國語辭典》:蹈舞  拼音:dào wǔ
足蹈手舞,比喻非常快乐。《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杜审言传》:「后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
《國語辭典》:狗马(狗馬)  拼音:gǒu mǎ
1.1.狗与马。指供人玩弄之物。《史记。卷三。殷本纪》:「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
2.臣对君自称的谦卑辞。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
《漢語大詞典》:奏书(奏書)
(1). 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
《國語辭典》:宣召  拼音:xuān zhào
帝王召见臣民。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红楼梦》第八三回:「昨日奉过旨意,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
《漢語大詞典》:下考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北史·杜铨传:“﹝ 正玄 ﹞ 隋 开皇 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僕射 杨素 ,怒曰:‘ 周 孔 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 宋 张栻 《斜川日雪观所赋》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
(2).考察臣下。韩非子·扬权:“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陈奇猷 集释:“常,谓常例。此谓臣下为事有不当者,而法令又无其文,则以常例考之。”
《漢語大詞典》:视膳(視膳)
古代臣下侍奉君主或子女侍奉双亲进餐的一种礼节。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孝女视膳,令妇执笄。”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至此吉礼告成,他三人从此问安视膳,弋雁听鸡,卿绣儂吟,妇随夫唱。”
《漢語大詞典》:渊听(淵聽)
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之三:“渊听未回,确尔执谦之意。”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臣既与军政,苟有所见,岂敢隐嘿,輒具利害,仰干渊听。”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遽报翠华之移幸,深虞中外之难安,愿罄孤忠,冀回渊听。”
《國語辭典》:子衣  拼音:zǐ yī
1.小儿的胎胞。《隋书。卷八一。东夷传。流求传》:「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产后以火自灸,令出汗,五日便平复。」
2.古代天子对臣下诸侯赐衣,以明所封的爵位、职等。后称天子所赐的衣服为「子衣」。
3.植物种皮上,另被有一皮层,这种假种皮即称为「子衣」。
《漢語大詞典》:术数(術數)
犹言以隧道计数。墨子·非儒下:“三年之内, 齐 吴 破国之难,伏尸以言术数。” 孙诒让 间诂:“术当为遂。为隧之假字,以隧计数,犹言以泽量也。”
《國語辭典》:缀旒(綴旒)  拼音:zhuì liú
1.旌旗的垂饰。引申有表率、归依之意。《诗经。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2.旗旒为臣下所执持,故比喻国君为臣下所挟持,大权旁落或处境危殆。《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君若缀旒,人无所丽。」《文选。刘琨。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也作「赘旒」。
《漢語大詞典》:奏劄
亦作“ 奏札 ”。 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文书:“奏札,又谓之殿札,盖上殿奏对所入文字也。凡知州以上见辞,皆用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洎因奏忤旨,上怒,就 赵 ( 赵普 )手掣奏札子,挼而掷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札,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是,臣下是早就见到,正想拟具一个奏札来陈述自己的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