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9
词典
1
分类词汇
198
共198,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入对
交修
臣民
昧死
朝见
引见
垂绅
殊私
纳谏
上封
奖谕
无畏
舞蹈
制策
圣谕
《漢語大詞典》:
入对(入對)
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 宋 王谠
《
唐语林·方正
》
:“ 柳元公 初拜京兆尹,将赴上,有神策军小将乘马不避,公於市中杖杀之,及因入对, 宪宗 正色詰专杀之状。” 宋
沈括
《
梦溪笔谈·象数一
》
:“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 清
邵懿辰
《易安人墓表》
:“﹝ 陈君 ﹞承命出守 吉安 ,翼日入对。”
分類:
入对
臣下
进入
皇宫
回答
提出
问题
质问
帝王
《漢語大詞典》:
交修
《书·说命下》
:“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孔 传:“交,非一之义。” 孔颖达 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后用为天子要求臣下匡助之词。 宋
王安石
《批答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尊号第一表不允》
:“朕以薄德,嗣膺基绪,继天理物,常惧弗任。方赖交修,以熙众治。”
《
明史·杨士奇传
》
:“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誉。”
分類:
要求
臣下
匡助
帝王
《國語辭典》:
臣民
拼音:
chén mín
君主国家的官吏与人民。《三国演义》第四回:「孝灵皇帝,早弃臣民。」也称为「臣庶」。
分類:
臣民
国君
统属
臣下
下和
百姓
《國語辭典》:
昧死
拼音:
mèi sǐ
冒昧而犯死罪。秦汉间群臣上书常用的谦词,以表敬畏。《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臣昧死谨言,伏候敕旨!」
分類:
冒死
冒昧
死罪
时臣
臣下
下上
上书
帝王
习用
《國語辭典》:
朝见(朝見)
拼音:
cháo jiàn
臣子上朝觐见君主。《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尚志著于十一日便殿朝见,特赐禁中乘马。」也作「朝觐」。
分類:
朝见
臣下
下上
上朝
朝参
君王
《國語辭典》:
引见(引見)
拼音:
yǐn jiàn
1.介绍、相见。《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西游记》第八回:「老兄,菩萨在那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
2.引导入见天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礼部侍郎徐基所荐之庄尚志,著于初六日入朝引见,以光大典。」《红楼梦》第二回:「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分類:
引见
接见
引导
相见
京官
介绍
五品
臣下
外官
宾客
四品
大臣
帝王
《漢語大詞典》:
垂绅(垂紳)
大带下垂。
《
礼记·玉藻
》
:“凡侍於君,绅垂。” 孔颖达 疏:“绅,大带也。身直则带倚,磐折则带垂。”言臣下侍君必恭。后借指在朝为臣。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
:“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而措天下於 泰山 之安。” 宋
黄庭坚
《留王郎》
诗:“母慈家人肥,女慧男垂绅。”
分類:
大带
下垂
臣下
《漢語大詞典》:
殊私
谓帝王对臣下的特别恩宠。
《
北史·姚僧垣传
》
:“﹝ 宣帝 ﹞谓曰:‘尝闻先帝呼公为 姚公 ,有之?’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 唐
白居易
《谢恩赐文服状》
:“臣自入禁司,纔经旬月,未陈薄効,累受殊私。”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
:“臣幸逢昌运,累沐殊私。空荷生成之恩,寧酬雨露之泽。”
分類:
帝王
臣下
特别
恩宠
《國語辭典》:
纳谏(納諫)
拼音:
nà jiàn
接受规劝、谏言。《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北史。卷二三。于栗磾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分類:
纳谏
接受
规劝
进谏
臣下
帝王
《漢語大詞典》:
上封
(1).谓帝王登 泰山 筑坛祭天。
《
史记·孝武本纪
》
:“ 汉 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僊登天矣。”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
:“务进者争先,上封者潜毁。功言易信,孤愤难申。” 宋
司马光
《答彭朝议寂书》
:“虽然朝廷近发詔书,溥覃四海;虽市廛畎亩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
分類:
上封
帝王
封事
泰山
臣下
下上
上书
筑坛
祭天
言事
奏章
缄封
《漢語大詞典》:
奖谕(奬諭)
(1).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 唐
慧能
《坛经·宣诏品》
:“其年九月三日,有詔奬諭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 宋
周密
《
齐东野语·赵德庄诲后进
》
:“今日於上前得一二语奬諭,明日於宰相处得一二语褒拂,往往丧其所守者多矣。”
《
明史·张居正传
》
:“帝御平臺,召 居正 奬諭之,赐金币及绣蟒斗牛服。”
(2).称官长对下属的嘉奖。
《封神演义》
第七九回:“﹝ 姜子牙 ﹞奬諭三运官曰:‘运督军需,智擒 法戒 ,玄机妙算,奇功莫大。’”
分類:
官长
臣下
下属
褒奖
嘉奖
表彰
帝王
《國語辭典》:
无畏(無畏)
拼音:
wú wèi
1.没有畏惧。《礼记。表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一百五十赞佛颂〉:「无畏功德中,斯但显少分。」
2.佛教用语。指对自己有信心。《瑜伽师地论》卷七:「于自所證未得无畏。」
分類:
无畏
无所忌惮
佛教语
无所畏惧
要害
所畏
害怕
大众
众中
中说
臣下
泰然
御前
直言
无须
特殊
待遇
帝王
《國語辭典》:
舞蹈
拼音:
wǔ dào
1.古代朝拜的仪节。《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2.一种艺术形式。为人体配合音乐或节奏所作的各种动作。以有韵律的动作表达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分類:
舞蹈
臣下
手舞足蹈
有节
朝见
节奏
君上
上时
礼节
颂扬
艺术
《國語辭典》:
制策
拼音:
zhì cè
一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汉代试士,由主考官发策以问,应试者因其所问而陈己之所见,称为「对策」。而由天子亲自出题的称为「制策」。《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分類:
有事
事书
竹简
臣下
帝王
《國語辭典》:
圣谕(聖諭)
拼音:
shèng yù
帝王诰诫的诏令。清康熙时圣谕有十六条。
分類:
教会
训诫
臣下
教义
诏令
告诫
宣传
帝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