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种熟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说。依法华法门之意,究佛世尊化导始终之三益法相也:一种者,众生最初蒙佛之善巧,下佛道之种也。二熟者,中间相值,以圆机之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成熟之也。三脱者,今日雨华动地,于法华之会座,以如来之灭度而灭度也。而三益涉于三世,有远有近,由于其人。是一佛之教化,由于其佛而完全之意也。众生或亘三世,或于一生,由于其下成菩提种之佛而得道成佛也。其可于法华会座成佛者,非限于其一生而得闻法,乃于过去世受释迦佛之教化也。可为释迦佛对于所谓久远实成而起之教义。法华文句一曰:「四示相者,且约三段示因缘相:众生久远蒙佛善巧,令种佛道因缘,中间相值。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成熟之,今日雨华动地,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复次,久远为种,过去为熟,近世为脱,地涌等是也。复次,中间为种,四味为熟,王城为脱,今之开示悟入者也。复次,今世为种,次世为熟,后世为脱,未来得度者是也。」法华玄义二曰:「无谋之权,称缘转变,若远若近,若种若熟若脱,皆为一荣故。」
慧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但得慧障解脱之罗汉也。此人之性分,好悟道理,不好事用之功德,故但断障无漏智慧之见思烦恼,而不离障禅定等功德之事用障也,例如但好学问不好艺能之人。长阿含经十九曰:「又能善分别灭苦集圣道,则心得解脱,慧解脱亦然。」俱舍论二十五曰:「慧解脱者,未得灭尽定者名慧解脱,但由慧力于烦恼障得解慧故。」
【三藏法数】
谓以智慧断除无明惑业之缚,而得解脱,故名慧解脱。
慧解脱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罗汉之一。(参见:罗汉)
缚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缚者受烦恼之系缚也。脱者解脱之也。楞严经五曰:「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烂脱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行之大日经疏,文句前后,义理不连续,是名烂脱。此不依师,则难读,藉免破法因缘之善巧方便也。大日经疏十八曰:「前说真言品即令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为迷彼寻经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显说而迷惑众生耶?答曰:非有吝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自以利根分别者,智力说诸法相,通达文字。以慢心故,不依于师,辄尔寻经即欲自行。然此法微妙,若不依于明导师,终不能成。又恐妄行自损损他,若隐互其文,令彼自以智力不得达解,即舍高慢而依于师。以此因缘不生破法因缘,故须如此也。」有大疏烂脱闻书三卷。
别解脱
【佛学常见辞汇】
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故名。
转业报依解脱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所受报得,皆是业报,业报谓业果也。由过去之业因,招现在之果报。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皆是苦缚,不得解脱。解脱者,梵语木底木乂,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须转其业报,以依解脱。
解脱(二)
【佛学次第统编】
解脱者,解、谓解释,脱、谓脱离。解释苦因,脱离苦果。解已脱已,即大自在。小乘目的,即为成就其解脱耳。
二解脱(二)
【佛学次第统编】
宝性论云二解脱:谓诸众生,常为业绳所缚,不能脱离,若解其缚,即得自在,故名解脱。
一、性净解脱 谓众生性本清净,而无系缚染污之相,是名性净解脱。
二、障尽解脱 谓众生由烦恼之惑,障蔽圣道,不得出离,若离此障,即得自在,是名障尽解脱也。
漆桶底脱
【俗语佛源】
佛教说,众生痴暗愚昧,如处「无明暗室」或「无明长夜」,见不到智慧的阳光。禅宗把「无明暗室」或「无明长夜」形象地比喻为密不透风的黑漆桶。禅宗用「桶底脱」表示智光透入,豁然大悟的境界。《五灯会元》卷十四记载:长芦禅师一天下厨,观看火头(厨师)煮面条。忽然,面桶的底板脱落,面条掉落满地。大家失声叹道:「可惜了这一桶面!」长芦禅师却说:「桶底脱,自合欢喜,因甚么却烦恼!」又如雪峰问德山「向上宗乘事」,德山打他一棒,又大喝一声:「道甚么!」雪山受此当头棒喝,说:「我当时如桶底脱相似。」(见《景德传灯录·雪峰义存》)后用漆桶底脱比喻豁然明白。如《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李明权)
五义──解脱有五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生死不能缚〕,生死即五阴起灭轮转之相也。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故云生死不能缚。
〔二、境相不能缚〕,境相即一切境界之相也。菩萨离凡,虽见一切境界而不生著,故云境相不能缚。
〔三、现惑不能缚〕,现惑即现前分别之见也。菩萨于所见之境不著,而能见之心亦无,故云现惑不能缚。
〔四、有不能缚〕,有即一切有为之法,皆所见之相也。菩萨离凡,所见皆空,而无所著,故云有不能缚。
〔五、惑不能缚〕,惑即无明烦恼也。菩萨了妄即真,无明即是菩提,无著无不著,故云惑不能缚。(梵语菩提,华言道。)
无为解脱
【三藏法数】
谓无作之戒,性自清净,体本无为,虽持戒法,无持犯相,心体既空,罪性亦泯;故名无为解脱。
解脱德
【三藏法数】
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
翻结业成解脱德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谓于身口所作诸业,若能观察其性本空,则无系缚之相,于一切法无不自在,即成解脱,故名翻结业成解脱德。
入空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