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脚打著脑杓子(脚打著脑杓子)  拼音:jiǎo dǎ zhe nǎo sháo zi
走得慌忙的样子。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好块子马!脚打著脑杓子走,赶不上。」
《国语辞典》:管人吊脚儿事(管人吊脚儿事)  拼音:guǎn rén diào jiǎo ér shì
形容无关痛痒,事不关己。《金瓶梅》第三五回:「那怕蛮奴才,到明日把一家子都收拾了,管人吊脚儿事!」
《国语辞典》:耳朵里冒出脚来(耳朵里冒出脚来)  拼音:ěr duo lǐ mào chū jiǎo lái
比喻誇张渲染。如:「你不过是见到影子,还没弄清楚实际状况,就耳朵里冒出脚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大官人可该拿出个主意,别要听;他没等听见,已是耳朵里冒出脚来,叫了他爹合他哥来,要休了他家去。」
分类:渲染
《国语辞典》:吊死鬼的裹脚布(吊死鬼的裹脚布)  拼音:diào sǐ guǐ de guǒ jiǎo bù
(歇后语)死臭。骂人的话。如:「别老是摆著一张臭脸,像吊死鬼的裹脚布一样──死臭。」
《国语辞典》:老太婆的裹脚布(老太婆的裹脚布)  拼音:lǎo tài pó de guǒ jiǎo bù
(歇后语)又臭又长。古时候,为了使女子的脚小而用布来裹住。裹脚布很长,而老太婆经年累月包裹小脚的裹脚布不但长而且臭。多用于比喻人的言语冗长或论调陈腐,令人难以忍受。如:「那个人每次讲起话来,总是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也作「麻婆子的裹脚布」。
《国语辞典》:两脚踏住平川路(两脚踏住平川路)  拼音:liǎng jiǎo tà zhù píng chuān lù
站在平地上。比喻安稳、无忧无虑。《金瓶梅》第二五回:「他小叔武松因来告状,多亏了谁替他上东京打点?把武松垫发充军去了,今日两脚踏住平川路,落得他受用。」
《国语辞典》:马屁拍在马脚上(马屁拍在马脚上)  拼音:mǎ pì pāi zài mǎ jiǎo shàng
奉承人没有奉承到恰当的地方上,反而犯了忌讳,自讨没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那官儿听了,方才知道这一下马屁拍在马脚上去了。」也作「马屁拍在马腿上」。
《国语辞典》:麻婆子的裹脚布(麻婆子的裹脚布)  拼音:má pó zi de guǒ jiǎo bù
(歇后语)又臭又长。比喻人的话语或文章,篇幅冗长而无可取之处。如:「作文应简明扼要,不要像麻婆子的裹脚布,令人难以忍受。」也作「老太婆的裹脚布」。
《国语辞典》:一脚高一脚低(一脚高一脚低)  拼音:yī jiǎo gāo yī jiǎo dī
形容走路的姿态摇晃、不稳。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出门来一脚高一脚低,自不觉鞋底儿著田地。」
《国语辞典》:鞋鞋脚脚(鞋鞋脚脚)  拼音:xié xié jiǎo jiǎo
身上穿戴或随身使用的零碎物品。《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我把随身的衣服与鞋鞋脚脚的收拾出来,另在一间房子住著。」
《国语辞典》:头轻脚重(头轻脚重)  拼音:tóu qīng jiǎo zhòng
1.形容有病虚弱的样子。
2.形容极为欢喜,飘飘然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张多保与包大接得横州刺史告身,千欢万喜来见七郎称贺,七郎此时头轻脚重,连身子都麻木起来。」
《国语辞典》:外八字脚(外八字脚)  拼音:wài bā zì jiǎo
走路时双脚向外叉开,状如八字,称为「外八字脚」。
《国语辞典》:站不住脚(站不住脚)  拼音:zhàn bù zhù jiǎo
1.匆忙急迫的样子。如:「他整天东奔西跑的,站不住脚儿,不晓得都忙些什么!」
2.理由不足,无法坚持立场。如:「他说的那套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国语辞典》:站稳脚跟(站稳脚跟)  拼音:zhàn wěn jiǎo gēn
比喻基础稳固,立场坚定。如:「在任何变动中,他都能站稳脚跟,不会见风转舵。」
《国语辞典》:展脚舒腰(展脚舒腰)  拼音:zhǎn jiǎo shū yāo
伸脚屈腰以行礼下拜。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大踏步一夥上前来,低著头展脚舒腰拜。」元。睢景臣〈哨遍。社长排门告示套〉:「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