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手脚(手腳) 拼音:shǒu jiǎo
1.手和脚。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一:「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皱皮肉死。」《西游记》第二四回:「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
2.举止、动作。如:「手脚俐落」。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獐狂去不迭。」《红楼梦》第六三回:「那葵官本是常刮剃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又省一层手。」
3.工夫、力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多多益善,母多丹多,省得再费手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
4.本领、武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这孩子手脚来的不中,我只是走的乾净。」《水浒传》第七回:「俺且走上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5.排场。《绿野仙踪》第五四回:「晚生去年领了大爷的七百银子,原欲托大爷的洪福,多赚几个钱,不意新财东手脚大,将本银乱用。」
6.诡计,暗中耍弄的手段。《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及至告到官司,又被那人弄了些手脚,反问输了。」《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后来手脚做的越多,胆子越大;老头子这趟差使弄来的钱,足足有八九成到他儿子手里了。」也作「脚手」。
2.举止、动作。如:「手脚俐落」。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獐狂去不迭。」《红楼梦》第六三回:「那葵官本是常刮剃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又省一层手。」
3.工夫、力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多多益善,母多丹多,省得再费手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
4.本领、武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这孩子手脚来的不中,我只是走的乾净。」《水浒传》第七回:「俺且走上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5.排场。《绿野仙踪》第五四回:「晚生去年领了大爷的七百银子,原欲托大爷的洪福,多赚几个钱,不意新财东手脚大,将本银乱用。」
6.诡计,暗中耍弄的手段。《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及至告到官司,又被那人弄了些手脚,反问输了。」《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后来手脚做的越多,胆子越大;老头子这趟差使弄来的钱,足足有八九成到他儿子手里了。」也作「脚手」。
《漢語大詞典》:脚根
见“ 脚跟 ”。
《國語辭典》:脚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戏剧中的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也作「角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