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爪剪
亦作“ 爪鬋 ”。 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庄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淮南子·兵略训》:“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 高诱 注:“鬋爪,送终之礼,去手足爪。”
《漢語大詞典》:兵爪
鹤的大脚趾。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鹤左右脚里第一指名兵爪。”
分類:大脚脚趾
《國語辭典》:瘭疽  拼音:biāo jū
一种疔疮。多生于手指、足趾之端,初起红点,渐变黑,剧痛,久则腐烂筋骨。也称为「虾眼」。
《漢語大詞典》:斮趾
砍断脚趾。谓暴虐滥刑。后汉书·董卓传论:“夫以刳肝斮趾之性,则羣生不足以厌其快。”
《漢語大詞典》:趼趾
生趼的脚趾。喻艰苦跋涉。 宋 杨万里 《遍游庐山示万杉长老大琏》诗:“病眸贪穷眺,趼趾怯周歷。”
《国语辞典》:趾甲  拼音:zhǐ jiǎ
脚趾甲。如:「趾甲太长很容易插入皮肉而受伤。」
分类:脚趾趾甲
《国语辞典》:趾纹(趾纹)  拼音:zhǐ wén
脚趾底面的凸纹。自初生即定形,随著年长,级痕变粗,级距加大,但形态特徵,至死不变。
《国语辞典》:多指症  拼音:duō zhǐ zhèng
一种手指或脚趾较常人多的先天性病症。如:「多指症可以透过外科手术整型。」
《国语辞典》:扦脚(扦脚)  拼音:qiān jiǎo
修剪脚趾甲,并去除脚上的老茧皮。如:「她上美容院洗头,顺便请美容师扦脚。」
《国语辞典》:整手甲  拼音:zhěng shǒu jiǎ
初生儿第一次修剪手指甲与脚趾甲。
《国语辞典》:巴氏反射  拼音:bā shì fǎn shè
一种轻触婴儿脚掌即脚拇趾上翘,而其他四个脚趾作扇形散开的反应。由德国生理学家巴宾斯基(J. Babinski)于西元一八九九年首先提出。
《国语辞典》:乌脚病(乌脚病)  拼音:wū jiǎo bìng
病名。因肢体末梢血管阻塞,引发手指脚趾末端坏死的疾病。患部有麻木、发冷、皮肤发黑、刺痛、腐烂的病状。一旦发病,常自脚盘向上伸延,侵蚀到小腿或上肢。病人也常罹患皮肤和其他内脏器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饮用含砷量过多的河水或井水有关。
《漢語大詞典》:凤距(鳳距)
凤凰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比喻好看而不适用的东西。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晚又学七尺杖术,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
《漢語大詞典》:肉刺
(1).即鸡眼。脚掌或脚趾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形似鸡眼的硬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肉刺》:“肉刺证由缠脚生,或着窄鞋远路行,步履艰难疼痛甚,玉簪根捣贴涂灵。”注:“此证生在脚指,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
(2).见“ 肉中刺 ”。
《國語辭典》:肉中刺  拼音:ròu zhōng cì
比喻极端憎恶而急于去除的东西。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
《國語辭典》:脚癣(腳癬)  拼音:jiǎo xiǎn
病名。一种由皮癣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肤病。症状是起水泡、奇痒、抓破后流黄水,严重时会导致溃澜。脚趾之间为好发部位,也称为「足癣」、「香港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