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脚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戏剧中的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也作「角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漢語大詞典》:脚色状(脚色狀)
犹言履历表。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其子得殿侍左班,养母未得,此中又无指使闕,曾申脚色状来,今上呈。如有指使、安排处,乞留意。”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源 ( 葛源 )欲为 铸 ( 张铸 )发举状,移牒令 铸 供歷任脚色状。”参见“ 脚色 ”。
《國語辭典》:脚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戏剧中的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也作「角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漢語大詞典》:做脚色
谓表演时深入角色。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一:“戏剧界常说一句话:会做戏的做脚色,不会做戏的拼命做戏。”
《国语辞典》:地理脚色(地理脚色)  拼音:dì lǐ jiǎo sè
住址、姓名、年龄、相貌等。《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国语辞典》:小脚色(小脚色)  拼音:xiǎo jiǎo sè
戏分极轻的脚色。亦指无足轻重的人。如:「虽然只是个小脚色,他还是很认真的演出。」「他不过是个小脚色罢了,你又何必为难他呢?」
《漢語大詞典》:大脚色
犹言大人物。含贬义。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人名人或名教授……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
《高级汉语词典》:瞧脚色
察看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