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脡脊
牲体脊骨的中间部分。仪礼·少牢馈食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
《分类字锦》:体促脊隆(体促脊隆)
蜀本草鲫所在池泽有之形似小鲤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大者至三四斤
分类:
《骈字类编》:羊脊
仪礼有司彻见羊臑下
《漢語大詞典》:一茅三脊
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管子·封禅:“ 江 淮 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 尹知章 注:“所得灵茅。”管子·轻重丁:“ 江 淮 之间,有一茅而三脊,毋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诸从天子封於 太山 、禪於 梁父 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禪藉,不如令者不得从。”古时帝王封禅都用菁茅滤酒。参阅史记·封禅书。参见“ 三脊茅 ”。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漢語大詞典》:项脊轩
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家归有光的书斋名。因其远祖归道隆住在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的项脊泾而命名。例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漢語大詞典》:朽脊
犹朽骨。管子·度地:“春不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一说,此“朽脊”与“枯骨”对文,谓腐肉。见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
分類:对文腐肉
《国语辞典》:世界屋脊  拼音:shì jiè wū jǐ
大陆西部地区的帕米尔高原及青康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高度在四千至五千公尺之间,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故称为「世界屋脊」。
《国语辞典》:脊令在原  拼音:jǐ lìng zài yuán
脊令,一种水鸟。飞翔时相互共鸣、共摆尾。当脊令失去居处而栖止于高原,便鸣叫寻其同类。语出《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脊令在原比喻兄弟有急难。也作「鹡鸰在原」。
《国语辞典》: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急性脊髓灰白质炎)  拼音:jí xìng jí suǐ huī bái zhí yán
病名。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病毒经由饮食传播,随著血液或淋巴液循环全身。初期症状为头痛、发烧、呕吐;后期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会破坏脊椎前角的神经,致使肌肉麻痹或萎缩,造成病患行动不便,患者多为一岁到六岁的儿童,成人亦会染患。也称为「小儿麻痹症」。
《国语辞典》:僵直性脊椎炎  拼音:jiāng zhí xìng jǐ zhuī yán
一种主要侵犯脊椎关节及附近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疾病。会发生钙化僵硬,使脊椎失去柔软度而形如竹竿,故俗称为「竹竿病」。部分病患会演变为严重的驼背。
《国语辞典》:光脊梁  拼音:guāng jí liang
裸露上身。《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最奇第二排中间一个穿朝服旁边椅子上,就坐了光脊梁赤脚的,只穿了一条蓝布单裤子。」
《国语辞典》:脊百合  拼音:jǐ bǎi hé
动物名。棘皮动物,海百合类。外形与一般种类不同,体下无五角形长柄,体外有辐状脊十条,臂五条尖而旋曲。
《国语辞典》:单斜脊(单斜脊)  拼音:dān xié jǐ
倾斜的平行岩层,因为抗水流侵蚀的程度不一,上方硬岩层保留原始的层面,形成缓斜面,下方软岩层在与岩层倾斜相反方向受侵蚀,造成岩层部分崩落,形成陡峭面。一边陡一边缓的坡面山形称为单斜脊。也称为「单面山」。
《国语辞典》:房脊  拼音:fáng jǐ
房顶高起似脊的地方。
《国语辞典》:中洋脊  拼音:zhōng yáng jí
位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间深洋底的广大山脉。在三大洋中绵延长度达七万馀公里,宽一千馀公里,为地表最大、最长的山脉,几占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一。可分为顶峰区、侧翼区和破裂带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