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二脉(二脉)
宋史庞安时传: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故定阴阳于喉手。配覆溢于尺寸。寓九候于浮沈。分四温于伤寒。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之金丹元学正宗。人身有任督二脉。任脉者。起于中极 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颠。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所以谓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也。谓之督脉者。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鹿运尾闾。盖能通督脉者也。龟纳鼻息。盖能通其任脉者也。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
《骈字类编》:合脉(合脉)
素问: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注:火气动躁,脉类齐同,心藏应火,故合脉也。
《韵府拾遗 陌韵》:食脉
见上。
《骈字类编》:十脉
素问: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写于中者十脉。观佛三昧海经:自有众生乐观,如来广长舌相,莲华叶形。上色五画,五彩分明。舌下十脉,众光流出。舌相广长,遍覆其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