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闾胥(閭胥)
周 代乡官名。掌管一闾政事的小吏。周礼·地官·闾胥:“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以岁时各数其閭之众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灋,书其敬敏任恤者。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隋书·经籍志二:“而又閭胥之政,凡聚众庶,书其敬敏任卹者。”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 周 官乡大夫之属,比长、閭胥、族师、党正,乡官也。”
《漢語大詞典》:燕胥
共宴。《诗·大雅·韩奕》:“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郑玄 笺:“胥,皆也。诸侯在京师未去者,於 显父 饯之时,皆来相与燕。” 陈奂 传疏:“胥,皆也。燕胥,皆燕也。” 汉 傅毅 《舞赋》:“天王燕胥,乐而不泆。”《宋史·乐志十四》:“三宫燕胥,四海崇尊。”
分類:传疏
《韵府拾遗 鱼韵》:群胥(群胥)
李建勋诗:凭君为报群胥道,莫作循州刺史看。
《漢語大詞典》:胥溺
相继沉没。语本诗·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郑玄 笺:“胥,相也。” 明 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只是将倾大厦,非一木能支;胥溺神州,岂隻手可援?” 明 何景明 《古诗·中林之棘》:“火之方殷,不戒胥燔;水之方割,不戒胥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群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而横览胥溺之滔滔,终无能起沉痼也。”
《漢語大詞典》:蟹胥
亦作“ 蟹蝑 ”。亦作“蠏胥”。 蟹酱。 晋 张载 《登成都白菟楼》诗:“黑子过龙醢,果饌踰蟹蝑。”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十:“浊醪非鹤髓,兰肴异蟹胥。” 宋 黄庭坚 《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蠏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清 曹寅 《药后除食忌谢方南董馈鲊鸡二品》诗:“耐寒时欲存鳧臛,躁扰畴堪议蟹胥。”
《國語辭典》:狼胥  拼音:láng xū
狼居胥山的简称。参见「狼居胥山」条。
《漢語大詞典》:狼居胥
山名。 汉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 霍去病 出 代郡 塞击败 匈奴 ,封 狼居胥山 。约为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肯特山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临 翰海 。”后代诗文叙与异族战争常引用之,多非实指。宋书·王玄谟传:“ 玄謨 每陈北侵之策,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謨 陈説,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元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明 李东阳 《燕巢林》诗:“ 石头城 ,立不住, 狼居胥 ,在何处?”
《漢語大詞典》:胥疏
(1).谓与人相远,流转各地。庄子·山木:“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郭庆藩 集释:“胥疏,疏也,言足跡之所未经也。” 王夫之 解:“胥疏,与人相远也。”
(2).常有闲散、流浪等义。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胥疏退惰之中,功名絶纪;蹇产病昏之后,意乐全销。”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茂才怀抱利器,鬱鬱无所试,遭际时艰,胥疏侘傺,盖不胜其投笔请缨之孤愤。” 清 冯桂芬 《跋林文忠公河壖雪辔图》:“即以都转之才,亦胥疏湖江,落落无所嚮,可慨也。”
《漢語大詞典》:胥附
使疏远者相亲附。亦指亲附、亲附的人或泛指附庸。尚书大传卷二:“ 周文王 胥附、奔輳、先后、御侮谓之四邻。”尚书大传卷二:“ 孔子 曰:‘ 文王 得四臣, 丘 得四友焉。自吾得 回 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与?’”北齐书·孙腾高隆之等传赞:“ 閎 散 胥附, 萧 曹 扶翼, 齐 运勃兴, 孙 高 陈力。”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阎庚》:“ 庚 久为 仁亶 胥附之友,心不忍别。” 章炳麟 《总同盟罢工论序》:“晳人又往往东走,鑛冶阡陌之利,日被钞略,邦交之法空言无施,政府且为其胥附,民遂束手,无奈之何。”
《漢語大詞典》:胥魂
传说 伍子胥 为 夫差 所杀,尸投 浙江 ,成为英魂。后用为典。 元 乔吉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曲:“千古恩讎,浪捲 胥 魂,山锁 吴 愁。”
《漢語大詞典》:史胥
掌管文书的小吏。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纯出史胥,则语犹质直。”
《漢語大詞典》:大胥
古代官名。乐官之属。礼记·王制:“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於大乐正,大乐正以告於王。” 郑玄 注:“大胥、小胥,皆乐官属也。”
《漢語大詞典》:胥役
同来服役。逸周书·度训:“力竟任壮、养老、长幼,有报,民是以胥役也。”
胥吏与差役。《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司市官不敢怠慢,引著一班胥役,一面晓諭,一面巡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此胥役託词取钱耳。” 章炳麟 《訄书·定律》:“其在胥役,则借一人之力,骫更文法,以罗织人罪,其戕贼下民,百倍於士卒。”
《漢語大詞典》:伍胥潮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 杨璉 塔,箭锋犹抵 伍胥 潮。” 清 陈维嵩 《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 齐 女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陈维嵩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 伍 潮堆雪。”参见“ 伍子涛 ”。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国语辞典》:伍子胥  拼音:wǔ zǐ xū
春秋楚国大臣伍员。参见「伍员」条。
《漢語大詞典》:狼居胥
山名。 汉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 霍去病 出 代郡 塞击败 匈奴 ,封 狼居胥山 。约为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肯特山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临 翰海 。”后代诗文叙与异族战争常引用之,多非实指。宋书·王玄谟传:“ 玄謨 每陈北侵之策,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謨 陈説,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元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明 李东阳 《燕巢林》诗:“ 石头城 ,立不住, 狼居胥 ,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