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须枝(鬚枝)
像胡须般细长的梗枝。红楼梦第七七回:“ 宝釵 因在座,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人参,都没有好的。虽有全枝,他们也必截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鬚枝,搀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
分類:胡须细长
《国语辞典》:妇人生须(妇人生须)  拼音:fù rén shēng xū
妇人长胡须。比喻奇怪的事情。《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事之可怪,妇人生须,事所骇闻,男人诞子。」
《国语辞典》:不让须眉(不让须眉)  拼音:bù ràng xū méi
须眉,胡须、眉毛,借指男子。「不让须眉」形容女子处事能力不输于男子。如:「自古以来不让须眉的女性,所在多有。」
《国语辞典》:倒竖虎须(倒竖虎须)  拼音:dào shù hǔ xū
形容生气时胡须竖立的样子,凶猛吓人。《三国演义》第四二回:「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
《国语辞典》:两撇胡(两撇胡)  拼音:liǎng piě hú
呈八字状的胡须。参见「八字胡」条。
分类:八字胡须
《国语辞典》:羊须疮(羊须疮)  拼音:yáng xū chuāng
生于下颏胡须根部的疮。初生时小如粟状,愈来愈大,呈红色,热痒稍具痛感,破裂会流出黄液。
《国语辞典》:一字髯  拼音:yī zì rán
一字形的胡须。在国剧脸谱中代表角色性格粗暴,共有黑、白、红三色。
《国语辞典》:剃须刀(剃须刀)  拼音:tì xū dāo
用来刮除胡须的刀。如:「旧时,有许多人都自己使用剃须刀来刮胡子。」
分类:刮除胡须
《漢語大詞典》:狗蝇胡子(狗蠅鬍子)
戏称极稀疏的胡须。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脸上却又照戏上小丑一般,抹着个三花脸儿,还带着一圈儿狗蝇鬍子。”
《漢語大詞典》:胡梳(鬍梳)
梳理胡须的小梳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 邓九公 ﹞胸前还掛着一盘金綫菩提的念珠儿,又一个汉玉圈儿拴着个三寸来长的玳瑁鬍梳儿。” 老舍 《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没人买他的东西。”
《國語辭典》:刮胡子(刮鬍子)  拼音:guā hú zi
1.用剃刀或刮胡刀刮去脸上的须毛。如:「他整日埋首赶稿,已经有好几天没刮胡子了。」也作「刮脸」。
2.责备、训斥。如:「他因常常迟到早退,今天一进办公室,就被老总叫进去狠狠的刮胡子。」也作「刮脸」。
分類:胡须批评
《國語辭典》:刮脸(刮臉)  拼音:guā liǎn
1.用剃刀或刮胡刀刮去脸上的须毛,使面容光洁。如:「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浴室刷牙、漱口、刮脸,以保持仪容的整洁。」也作「刮胡子」。
2.责备、训斥。如:「今天开会时,几乎每位同仁都被刮脸了。」也作「刮胡子」。
《漢語大詞典》:打脸挂须(打臉挂鬚)
画花脸,挂胡须。谓化装以掩饰本来面目。 谢觉哉 《整骄傲的方子》:“强盗‘打脸挂须’,骄傲的人‘装腔作势’,都为的是吓唬人。”
《漢語大詞典》:赤支沙
红色的胡须。 明 孟称舜 《娇红记·番衅》:“麅皮毡眼赤支沙,威镇 逻娑 黑水 涯。”亦称“ 赤支砂 ”、“ 赤支毸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则踹着你那几茎儿苫嘴的赤支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笔毫呵,是牛头鬚、夜叉髮,铁丝儿揉定赤支毸。”
分類:红色胡须
《漢語大詞典》:串脸胡(串臉鬍)
连着鬓角的胡须,也叫“络腮胡子”。 沙汀 《炮手》:“﹝乡长﹞瘦长,串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