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吟髭
诗人的胡须。 唐 杜荀鹤 《乱后再逢汪处士》诗:“笑我於身苦,吟髭白数茎。” 元 乔吉 《折桂令·拜和靖祠》曲:“再四嗟咨,捻此吟髭,弹指歌诗。” 明 杨慎 《题秋江远眺图》诗:“老倦捫萝与攀葛,倚阑独把吟髭捋。” 清 郑燮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诗:“隔岸微闻寒犬吠,几拈吟髭更漏长。”
分類:诗人胡须
《國語辭典》:虬须(虯鬚)  拼音:qiú xū
蜷曲的胡须。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也作「虬须」。
分類:拳曲胡须
《漢語大詞典》:霜髭
(1).白须。 唐 方干 《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 明 文徵明 《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 清 厉鹗 《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
(2).指胡须变白。 唐 贾岛 《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分類:白须胡须
《国语辞典》:黄须(黄须)  拼音:huáng xū
老年人的胡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伛兜怪脸,尖下颏,生几茎黄须;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
分类:胡须老人
《漢語大詞典》:奋髯(奮髯)
抖动胡须。激愤或激昂貌。汉书·朱博传:“ 齐郡 舒缓养名, 博 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 博 奋髯抵几曰:‘观 齐 儿欲以此为俗邪!’” 唐 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裂眥奋髯,髮衝鶡冠。”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姦将。”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及其驰骋上下,奋髯哆颐,沙聚数千里,龟灼数百世。”
《漢語大詞典》:挽须(挽鬚)
见“ 挽鬚 ”。
亦作“ 挽须 ”。 捋胡须。 唐 杜甫 《北征》诗:“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鬚,谁能即嗔喝?” 清 黄遵宪 《小女》诗:“小女挽鬚争问事,阿娘不语又牵衣。”
分類:胡须
《漢語大詞典》:捋须(捋鬚)
(1).见“ 捋虎鬚 ”。
(2).抚摩自己的胡须。常谓显示豪迈之气。 元 马祖常 《赠陈众仲秀才缬云辞》:“南陌紫尘十丈高,捋鬚买酒意气豪。”
《國語辭典》:捋虎须(捋虎鬚)  拼音:lè hǔ xū
拔老虎的胡子。比喻做冒险的事。《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唐。韩偓 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也作「拔虎须」、「撩虎须」。
《漢語大詞典》:头须(頭鬚)
(1).头发和胡须。东观汉记·吴良传:“前见 良 头鬚皎然,衣冠甚伟。” 宋 杨万里 《行路难》诗:“雪色少年成皱铁,铁色头鬚却成雪。”
(2).扎在发髻上类似穗子的装饰品。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头綰三角儿,三条红罗头鬚,三隻短金釵。”《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小衙内穿一领緑纱衫儿,头上角儿拴两条珠子头鬚。”
《漢語大詞典》:衔须(銜鬚)
(1).口含胡须。 东汉 温序 为 隗嚣 别将 苟宇 所拘劫,坚强不屈,拒绝投降。 宇 赐剑使自裁。“ 序 受剑,衔鬚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鬚污土。’遂伏剑而死。”事见后汉书·独行传·温序。后因以“衔鬚”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北史·郦道元传论:“ 道元 遭命,有衔鬚之风。”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 扬州 都督,殉早衔鬚。”
(2).口含胡须。一种愤怒的表示。南齐书·柳世隆传:“ 攘 兵烧营而去,火起仍觉, 攸之 怒,衔鬚咀之。”
《漢語大詞典》:胡髯(鬍髯)
颊旁及下巴上的胡须。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氏 , 彦超 黑色胡髯,号 阎崑崙 。”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不由我这胡髯乍满頷頦。”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猿五百岁化为玃,玃千岁化为老人,燕千岁生胡髯。”
亦作“ 鬍髥 ”。 胡须。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封禪书》説:‘ 黄帝 升封 泰山 ,於是有龙垂鬍髥下迎 黄帝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述异要》云:五百岁燕生鬍髯。”
《漢語大詞典》:髭发(髭髮)
须发。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党事之兴, 馥 名在捕中, 馥 乃髠髭髮,易姓名,匿迹远窜,为人佣赁。”《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狱主报言:‘门外有一三宝,剃除髭髮,身披法服,称言是儿,故来访看。’” 宋 林逋 《送史殿省典封州》诗:“髭髮柂分白,旌旗瘴减红。”
分類:须发
《漢語大詞典》:垂胡
(1).胡须下垂。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尔来八十胸垂胡,上山如飞嗔人扶。” 王十朋 集注:“胡,胸前毛也。”
(2).颔肉下垂。胡,下颔肉。 宋 陆游 《七十》诗:“身世蚕眠将作茧,形容牛老已垂胡。”
《漢語大詞典》:髭鬓(髭鬢)
胡须和鬓发。 唐 白居易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诗:“今过 襄阳 日,髭鬢串成丝。”庄子·列御寇“美髥长大” 唐 成玄英 疏:“髥,髭鬢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鬢斑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分類:胡须鬓发
《漢語大詞典》:虬髭
亦作“虯髭”。
(1).卷曲的胡须。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於是 卫 、 霍 、 甘 、 陈 ,虬髭瞋目,心驰 陇 路,志饮 河 源,乘胜长驱,未加所限。”
(2).即 虬髯客 。 唐 李咸用 《别李将军》诗:“一拜 虯髭 便受恩,宫门细柳五摇春。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参见“ 虬髯客 ”。
《國語辭典》:虬髯客(虯髯客)  拼音:qiú rán kè
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据传即隋末侠士张仲坚。其人髯赤而蜷曲,结识李靖、红拂,欲起事反隋,但因不愿与李世民争夺天下,乃遁入扶馀国,杀其国君,自立为王。
《國語辭典》:拂须(拂鬚)  拼音:fú xū
1.用手梳理或抚摸胡须。如:「爷爷拂须而笑。」
2.比喻部属对长官的逢迎动作。语出《宋史。卷二八一。寇准传》:「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