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胡琴  拼音:hú qín
乐器名,擦弦乐器:(1)古代汉人称域外民族为「胡」,因而泛指从域外传过来的琴称之为胡琴。以木、竹、椰壳等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主要为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置于两弦之间,摩擦发声。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亦多。(2)现今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动以发出声音的拉弦乐器。包括传统的二胡(又称南胡)、板胡、京胡、粤胡、四胡、坠胡、椰胡等,以及近现代配合民族乐团的出现所改良发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称为「提琴」。
《漢語大詞典》:胡胡
(1).象声词。形容风声、笑声或器物震动的声音。 宋 沈括 《岸老堂记》:“非步非騫,胡胡然循堦而鸣者,塏予以涧崖之冷风也。” 茅盾 《子夜》一:“只有不很懂事的 阿萱 依然张大了嘴胡胡地笑。” 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他听得了胡胡的响声。老二或大少奶奶又已把电扇开起。”
(2).指胡琴。 束为 《好人田木瓜》:“白天上地劳动,黑夜就在这间小正房里看报、锯胡胡。”
《國語辭典》:文场(文場)  拼音:wén cháng
1.文士会集的处所。《晋书。卷三四。杜预传。赞曰》:「元凯文场,称为武库。」唐。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2.科举考试的场所。唐。王起〈和周侍郎见寄〉诗:「贡院离来二十霜,谁知更忝主文场。」
3.总称戏曲乐队所用的管弦乐器。文场除为唱腔伴奏外,并演奏器乐曲牌、过门等过场音乐。一说称旧时演奏弦乐的乐师。
《國語辭典》:二胡  拼音:èr hú
乐器名,擦弦乐器。张二弦,常以五度定弦,木制琴杆,琴筒多呈六角或八角形,蒙以蟒皮,皮上置琴马。用竹制弓杆,张以马尾,穿于两弦之间演奏,属胡琴类乐器之中音乐器。早期因流行于江南一带,也称为「南胡」。经常用于独奏或合奏,属于国乐乐团当中最主要的擦弦乐器。
《國語辭典》:提琴  拼音:tí qín
乐器名,弦乐器。泛指有琴杆,需一手持杆另一手持琴弓的弓弦乐器:(1)中国擦弦乐器。参见「胡琴」条。(2)西洋弓弦乐器。提琴家族中包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國語辭典》:川剧(川劇)  拼音:chuān jù
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剧种。川戏包含有汉调、陕调和川省特有的高腔。多以四川方言念唱,表演细腻、技术要求严格,戏曲语言生活气息较浓厚,具有幽默、风趣等特色。
《國語辭典》:南胡  拼音:nán hú
乐器名。一种胡琴,属拉弦乐器。木制琴筒,琴杆较长,蒙以蛇皮或蟒皮,声音柔和圆润,因流行于江南一带,南方人称为「南胡」。
《國語辭典》:二胡  拼音:èr hú
乐器名,擦弦乐器。张二弦,常以五度定弦,木制琴杆,琴筒多呈六角或八角形,蒙以蟒皮,皮上置琴马。用竹制弓杆,张以马尾,穿于两弦之间演奏,属胡琴类乐器之中音乐器。早期因流行于江南一带,也称为「南胡」。经常用于独奏或合奏,属于国乐乐团当中最主要的擦弦乐器。
《漢語大詞典》:里弦(裏弦)
胡琴上靠里的比较粗的那根弦。
分類:胡琴琴上
《漢語大詞典》:囚牛
传说中的怪兽。旧时多刻于胡琴头上。 明 李东阳 《记龙生九子》:“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渊鉴类函·鳞介·龙》引 明 陈仁锡 《潜确类书》:“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好音,形胡琴上。”
分類:怪兽胡琴
《國語辭典》:椰胡  拼音:yé hú
一种胡琴。因其共鸣筒是以椰子壳做成而得名。琴面呈桃圆形,蒙梧桐薄板,音域偏高。
《漢語大詞典》:小开门(小開門)
(1).京剧曲牌。以胡琴或笛演奏。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大都用为更衣、写信、拜贺、帝王后妃临朝或出场时的伴奏曲。
(2).旧时 南京 一带迎婚花轿至女家时,女宅所索取的开门钱。 胡韫玉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江苏》《南京采风记》:“小开门者,彩舆至女宅所索之开门钱也。”
《国语辞典》:八岔  拼音:bā chà
平剧的腔调。全曲由八句组成,胡琴演奏,经常用于唱四平调的戏中,以配合表演动作或烘托剧中人纷乱的心境。
《国语辞典》:调嗓(调嗓)  拼音:diào sǎng
戏曲演员唱功锻鍊的步骤之一。即配合胡琴等主奏乐器,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使声音符合舞台上的标准,并能熟悉伴奏。使演唱与伴奏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也作「吊嗓」。
《国语辞典》:单弦拉戏(单弦拉戏)  拼音:dān xián lā xì
以一根弦子的胡琴,拉出众所熟悉的各种戏腔。是一种民间俗乐,专精的艺人不多。
《国语辞典》:拉弦子  拼音:lā xián zi
拉奏如胡琴等的弦乐器。如:「爸爸的兴趣是玩乐器,晚餐之后,总是在庭院里拉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