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下一页
菩萨处胎经
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焰胎
圣胎
疑城胎宫
莲胎
莲华胎藏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人胎生相
胎藏三部
四胎相
四怀胎死──怀胎死四
五位──结胎五位
七种受胎
佛类词典(续上)
华胎菩萨处胎经
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焰胎
圣胎
疑城胎宫
莲胎
莲华胎藏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人胎生相
胎藏三部
四胎相
四怀胎死──怀胎死四
五位──结胎五位
七种受胎
华胎
【佛学大辞典】
(术语)疑心少功德之人,往生于极乐五百岁间,包于莲华胎内,不能见闻三宝。犹如幼儿在母胎,不能见闻世间也。
(术语)疑心少功德之人,往生于极乐五百岁间,包于莲华胎内,不能见闻三宝。犹如幼儿在母胎,不能见闻世间也。
菩萨处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之异名。
(经名)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之异名。
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藏。
(经名)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藏。
焰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光焰围绕其身,如在胎藏,谓之焰胎。大日经一曰:「身处于焰胎。」同疏五曰:「光焰周遍苦身。如在胎藏。故云处焰胎也。」
(术语)光焰围绕其身,如在胎藏,谓之焰胎。大日经一曰:「身处于焰胎。」同疏五曰:「光焰周遍苦身。如在胎藏。故云处焰胎也。」
圣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贤位。谓为圣胎。因其以自种为因,善友为缘,闻正法而修习长养,至于初地而见道,生于佛家故也。仁王经中曰:「是为菩萨初长养心,为圣胎故。」同良贲疏曰:「于三贤位俱名圣胎。所谓胎者,自种为因,善友为缘,闻净法界等流正法,修习长养,初地见道,诞佛家矣。」
【佛学常见辞汇】
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之三贤位。
(术语)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贤位。谓为圣胎。因其以自种为因,善友为缘,闻正法而修习长养,至于初地而见道,生于佛家故也。仁王经中曰:「是为菩萨初长养心,为圣胎故。」同良贲疏曰:「于三贤位俱名圣胎。所谓胎者,自种为因,善友为缘,闻净法界等流正法,修习长养,初地见道,诞佛家矣。」
【佛学常见辞汇】
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之三贤位。
疑城胎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国土之边地有一宫殿,以七宝庄严,若于疑心中念阿弥陀佛者,胎生于此宫殿中,五百岁间,不得闻三宝之名。为疑惑人所住,故曰疑城。为胎生之宫殿,故曰胎宫。但笼居宫殿中,不得见佛闻法之益,故曰胎生。以其似四生中之胎生,故云。无量寿经下曰:「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者。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教行信證六曰:「亦如大无量寿经说,即疑城胎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的净土的边埵,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凡是怀著怀疑的心去念佛的人,将来就胎生到这宫殿中,可是在五百年间,不得听闻三宝之名。因为是疑惑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做疑城,又因为是胎生的宫殿,所以叫做胎宫。
(术语)阿弥陀佛国土之边地有一宫殿,以七宝庄严,若于疑心中念阿弥陀佛者,胎生于此宫殿中,五百岁间,不得闻三宝之名。为疑惑人所住,故曰疑城。为胎生之宫殿,故曰胎宫。但笼居宫殿中,不得见佛闻法之益,故曰胎生。以其似四生中之胎生,故云。无量寿经下曰:「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者。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教行信證六曰:「亦如大无量寿经说,即疑城胎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的净土的边埵,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凡是怀著怀疑的心去念佛的人,将来就胎生到这宫殿中,可是在五百年间,不得听闻三宝之名。因为是疑惑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做疑城,又因为是胎生的宫殿,所以叫做胎宫。
莲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念佛往生弥陀净土之人,皆在莲华内而生,恰如母胎,故曰莲胎。莲宗宝鉴八曰:「当生净土,入彼莲胎,受诸快乐。」五会赞曰:「十念莲胎虽住劫,华开还得悟无生。」元照观经疏下曰:「当知今日想佛之心,相好果德,悉已具足。莲胎孕质,即是此心。果證菩提,不从他得矣。」小经闻持记曰:「一念神识,托彼莲胎。」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人,都在莲花之中托生,因此莲花好像母胎,所以叫莲胎。
(术语)念佛往生弥陀净土之人,皆在莲华内而生,恰如母胎,故曰莲胎。莲宗宝鉴八曰:「当生净土,入彼莲胎,受诸快乐。」五会赞曰:「十念莲胎虽住劫,华开还得悟无生。」元照观经疏下曰:「当知今日想佛之心,相好果德,悉已具足。莲胎孕质,即是此心。果證菩提,不从他得矣。」小经闻持记曰:「一念神识,托彼莲胎。」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人,都在莲花之中托生,因此莲花好像母胎,所以叫莲胎。
莲华胎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胎藏界之大悲门,以莲华为标帜,故曰莲华胎藏,母胎于子含藏保持,如莲华之于莲种,故曰莲华胎藏。(参见:胎藏界)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胎藏界之大悲门,以莲华为标帜,故曰莲华胎藏,母胎于子含藏保持,如莲华之于莲种,故曰莲华胎藏。(参见:胎藏界)
胎藏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术语)梵语檗缚俱舍Garbha-kos/a(dha%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净之菩提心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摄一切诸法,犹如母之胎内摄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记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二譬众生之肉团心。此肉团心,本是八叶之莲华,以摄持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大日经义释四曰:「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标帜,华基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秘藏记钞三曰:「经说曼荼罗来处,一切众生心中有八瓣肉团,是八叶莲华形也。于是处建立曼荼茶罗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也。以从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罗一切之诸尊故也。而谓之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于胎内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众生本具之胎藏之理,开示一切众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门,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因之对金刚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觉也,胎者本觉也,金者从因向果也,胎者从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经疏一曰:「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同疏三曰:「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證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身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佛学大辞典】
(传说)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忏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去墐塞鼠孔,故六年在胎。大论云:有仙人,入王国,辙饮王水取王杨枝。犯不与取,就王忏悔,治罪。王见即便入内,六日,五欲自娱乐,忘外仙人。仙人云:不应以此治我,以六日在内不出见仙人,故今生六年在胎也。」
(传说)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忏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去墐塞鼠孔,故六年在胎。大论云:有仙人,入王国,辙饮王水取王杨枝。犯不与取,就王忏悔,治罪。王见即便入内,六日,五欲自娱乐,忘外仙人。仙人云:不应以此治我,以六日在内不出见仙人,故今生六年在胎也。」
人胎生相
【佛学次第统编】
修行道地经说:「人生胎成之相,每七日一种相成。自初七日至第三十八个七日,体貌乃全。由此再过四日后,儿体倒悬,头向产门。其有福者,自谓吾投浴池,或堕香花之处。其无福者,自谓或堕高岩,或悬剑树,愁忧不乐。出胎之时,如山合体,受苦无量。由是迷愦,不识去来。」
修行道地经说:「人生胎成之相,每七日一种相成。自初七日至第三十八个七日,体貌乃全。由此再过四日后,儿体倒悬,头向产门。其有福者,自谓吾投浴池,或堕香花之处。其无福者,自谓或堕高岩,或悬剑树,愁忧不乐。出胎之时,如山合体,受苦无量。由是迷愦,不识去来。」
胎藏三部
【佛学次第统编】
胎藏有二义:一隐覆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得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于五部。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三德,统收其曼荼罗于三部。
一、佛部 是于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为大定。
二、莲华部 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观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
三、金刚部 是为如来之慧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藏,故喻之而名金刚部,在金刚手院除盖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为大智,其馀上下内外,分属此三,其说种种不具说。
「三部三配」 莲华部法,金刚部般若,佛部解脱。
「三部主」 佛部主为大日,莲华部主为观世音,金刚部主为金刚手。又佛部为金轮王佛顶,莲华部为马头观自在,金刚部为三世胜金刚。
「三部母」 三部各有主能生之德之尊,谓之部母。佛部之部母为佛眼尊,莲华部为白衣观自在尊,金刚部为忙莽鸡菩萨。
「三部明王」 三部各有明王,佛部之明王为最胜金轮佛顶王,莲华部之明王,为诃野吃利啭(马头)金刚部之明王为苏婆(胜三世)。
「三部明妃」 佛部之明妃为无能胜菩萨,莲华部为多罗菩萨,金刚部为金刚孙那利菩萨也。
「三部忿怒」 三部之教令轮身也,佛部之忿怒为不动,莲华之忿怒为嚩诃钩,金刚部之忿怒为军荼利。
「三部种子」 佛部为�@字,莲华部为�o字,金刚部为�i字。
「三部数珠」 佛部为活儿子(菩提子),莲华部为莲华子,金刚部为噜拿啰叉子(金刚子)。
「三部护摩法」 佛部为息灾法,莲华部为增益法,金刚部为降伏法。
「三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黄,莲华部为赤。
胎藏有二义:一隐覆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得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于五部。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三德,统收其曼荼罗于三部。
一、佛部 是于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为大定。
二、莲华部 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观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
三、金刚部 是为如来之慧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藏,故喻之而名金刚部,在金刚手院除盖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为大智,其馀上下内外,分属此三,其说种种不具说。
「三部三配」 莲华部法,金刚部般若,佛部解脱。
「三部主」 佛部主为大日,莲华部主为观世音,金刚部主为金刚手。又佛部为金轮王佛顶,莲华部为马头观自在,金刚部为三世胜金刚。
「三部母」 三部各有主能生之德之尊,谓之部母。佛部之部母为佛眼尊,莲华部为白衣观自在尊,金刚部为忙莽鸡菩萨。
「三部明王」 三部各有明王,佛部之明王为最胜金轮佛顶王,莲华部之明王,为诃野吃利啭(马头)金刚部之明王为苏婆(胜三世)。
「三部明妃」 佛部之明妃为无能胜菩萨,莲华部为多罗菩萨,金刚部为金刚孙那利菩萨也。
「三部忿怒」 三部之教令轮身也,佛部之忿怒为不动,莲华之忿怒为嚩诃钩,金刚部之忿怒为军荼利。
「三部种子」 佛部为�@字,莲华部为�o字,金刚部为�i字。
「三部数珠」 佛部为活儿子(菩提子),莲华部为莲华子,金刚部为噜拿啰叉子(金刚子)。
「三部护摩法」 佛部为息灾法,莲华部为增益法,金刚部为降伏法。
「三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黄,莲华部为赤。
四胎相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三、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住胎、出胎也。
〔四、俱不正知〕,谓六道众生有情之类,若福微薄者,入母胎时,或见大风大雨,或众声威逼,遂见己身入于密草稠林,住在此中,复从此出。若福厚大者,入母胎时,自见己身或处妙好园林,或居胜台殿,住在此中,复从此出。于入住出胎,皆不能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三、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住胎、出胎也。
〔四、俱不正知〕,谓六道众生有情之类,若福微薄者,入母胎时,或见大风大雨,或众声威逼,遂见己身入于密草稠林,住在此中,复从此出。若福厚大者,入母胎时,自见己身或处妙好园林,或居胜台殿,住在此中,复从此出。于入住出胎,皆不能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四怀胎死──怀胎死四
【三藏法数】
(出出曜经)
谓调达比丘,染著世利,于阿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自由。时阿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著供养,自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偈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热。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阿阇世,华言未生怨。駏驉,即骡也。妊,即孕也。)
〔一、芭蕉生实〕,谓芭蕉本是危脆之物,若更开华生实,不久即枯死。以喻人身无常,亦不坚实,若更要求名誉,贪著利养,则自陷于罪,亦陷他人也。(此下三喻义同。)
〔二、芦开华〕,谓芦苇亦是危脆之物,若更开华,不久即枯死也。
〔三、竹生米〕,谓一切竹,若根力衰败,枝则生米,不久即枯死也。
〔四、駏驉妊〕,谓駏驉若怀妊,即母子俱丧也。
(出出曜经)
谓调达比丘,染著世利,于阿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自由。时阿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著供养,自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偈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热。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阿阇世,华言未生怨。駏驉,即骡也。妊,即孕也。)
〔一、芭蕉生实〕,谓芭蕉本是危脆之物,若更开华生实,不久即枯死。以喻人身无常,亦不坚实,若更要求名誉,贪著利养,则自陷于罪,亦陷他人也。(此下三喻义同。)
〔二、芦开华〕,谓芦苇亦是危脆之物,若更开华,不久即枯死也。
〔三、竹生米〕,谓一切竹,若根力衰败,枝则生米,不久即枯死也。
〔四、駏驉妊〕,谓駏驉若怀妊,即母子俱丧也。
五位──结胎五位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三、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三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名闭户。
〔四、健南〕,梵语健南,华言凝厚。谓人于胎位中,四七日内,形成之相,状渐坚硬,是名健南。
〔五、钵罗赊祛〕,梵语钵罗赊祛,华言形位。谓人于胎位中,五七日之后,四支诸根,形分具足,是名钵罗赊祛。(四支者,二手、二足也。诸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也。)
(出析玄记)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三、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三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名闭户。
〔四、健南〕,梵语健南,华言凝厚。谓人于胎位中,四七日内,形成之相,状渐坚硬,是名健南。
〔五、钵罗赊祛〕,梵语钵罗赊祛,华言形位。谓人于胎位中,五七日之后,四支诸根,形分具足,是名钵罗赊祛。(四支者,二手、二足也。诸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也。)
七种受胎
【三藏法数】
(出善见毗婆沙律)
〔一、相触受胎〕,谓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身触其身分,即生贪著,而便怀胎,是名相触受胎。
〔二、取衣受胎〕,谓如优陀夷共妇出家,分别已久,优陀夷往到妇处,两情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得此衣,后即怀胎,是名取衣受胎。(梵语优陀夷,华言出现,日出时生故。)
〔三、下精受胎〕,谓往昔有一道士,小便与精俱下,鹿母饮之,遂便怀胎,生鹿子道士,是名下精受胎。
〔四、手摩受胎〕,谓如睒菩萨,父母俱盲,帝释遥知,下至其所,为言:宜合阴阳,当生儿子。答言:夫妇既悉出家,为道法故,不得如此。帝释复言:不合阴阳,当以手摩脐下,即便怀胎。果如其言,而生睒子,是名手摩受胎。(睒音闪,目暂见。)
〔五、见色受胎〕,谓有女人,月华水成,不得男子交合,欲情极盛,唯视男子即便怀胎,是名见色受胎。
〔六、闻声受胎〕,谓如白鹭鸟,悉雌无雄,到春来时,阳气始布,雷声初鸣,雌鹭一心闻声,即便怀胎。鸡亦有闻雄鸡声亦得怀胎,是名闻声受胎。
〔七、嗅香受胎〕,谓如牛母,但嗅犊气而亦怀胎,是名嗅香受胎。(,牛名,犊牛子也。)
(出善见毗婆沙律)
〔一、相触受胎〕,谓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身触其身分,即生贪著,而便怀胎,是名相触受胎。
〔二、取衣受胎〕,谓如优陀夷共妇出家,分别已久,优陀夷往到妇处,两情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得此衣,后即怀胎,是名取衣受胎。(梵语优陀夷,华言出现,日出时生故。)
〔三、下精受胎〕,谓往昔有一道士,小便与精俱下,鹿母饮之,遂便怀胎,生鹿子道士,是名下精受胎。
〔四、手摩受胎〕,谓如睒菩萨,父母俱盲,帝释遥知,下至其所,为言:宜合阴阳,当生儿子。答言:夫妇既悉出家,为道法故,不得如此。帝释复言:不合阴阳,当以手摩脐下,即便怀胎。果如其言,而生睒子,是名手摩受胎。(睒音闪,目暂见。)
〔五、见色受胎〕,谓有女人,月华水成,不得男子交合,欲情极盛,唯视男子即便怀胎,是名见色受胎。
〔六、闻声受胎〕,谓如白鹭鸟,悉雌无雄,到春来时,阳气始布,雷声初鸣,雌鹭一心闻声,即便怀胎。鸡亦有闻雄鸡声亦得怀胎,是名闻声受胎。
〔七、嗅香受胎〕,谓如牛母,但嗅犊气而亦怀胎,是名嗅香受胎。(,牛名,犊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