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背靠
为使身体直而在后背披戴或绑紧的硬板。亦称“背甲”
《漢語大詞典》:背靠背
在当事人不参加的情况下谈论与当事人有关的事。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六章:“同时发动群众对他们进行背靠背的检举、揭发。”《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2期:“过去用背靠背的办法,学生对教学有意见,先提给领导或学生代表,然后再转给教师。”
《漢語大詞典》:却背(卻背)
亦作“却背”。
(1).向后倒退。汉书·枚乘传:“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跡者,却背而走,跡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絶。”
(2).后靠;背靠。 晋 左思 《蜀都赋》:“於后则却背 华容 ,北指 崑崙 。”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
《國語辭典》:背负(背負)  拼音:bēi fù
1.以背驮物。
2.负荷、担负。如:「背负著众人的期待。」
《國語辭典》:负扆(負扆)  拼音:fù yǐ
扆,窗与门之间。古代天子接见诸侯,背对窗户南面而立,以示君位,故后世即以「负扆」指南面称帝或摄政。《淮南子。齐俗训》:「摄天子之位,负扆而朝诸侯。」汉。高诱。注:「户牖之间谓之扆。」《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索隐述赞》:「周公摄政,负扆据图。」
《漢語大詞典》:背城
背靠自己的城墙。多指作最后决战。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二:“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背城坚栅,可以不战疲之。” 明 杨慎 《新都县八阵图记》:“盖胜之於多筭,而出之於万全,非借一於背城,而侥倖於深入也。”参见参见“背城借一”。
《漢語大詞典》:负海(負海)
(1).背靠大海。战国策·齐策一:“南有 韩 魏 ,负海之国也,地广人众,兵强士勇,虽有百 秦 ,将无奈我何!”新唐书·忠义传中·贾循:“地南负海,北属 长城 ,林埌岑翳,寇所蔽伏。”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 嘉定 负海,去郡治二百里所,往来以潮汐为候。”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者西方数省,外稍负海,而内有险阻之形势。”
(2).借指边远国家,蛮夷之地。管子·霸言:“大国小大有谋,彊弱有形。服近而彊远,王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负海攻负海,中国之形也。折节事强以避罪,小国之形也。” 尹知章 注:“谓以蛮夷攻蛮夷。蛮夷负海以为固,故曰负海。”
《漢語大詞典》:凭河(憑河)
(1).徒涉过河。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翫凭河者,数溺於水;好剧谈者,多漏於口。”
(2).背靠河岸。清史稿·太祖纪:“至 浑河 ,遥见敌军八百凭河而阵。”
分類:背靠河岸
《漢語大詞典》:负隅(負隅)
亦作“ 负嵎 ”。
(1).凭依山曲;依恃险要的地势。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攖。” 赵岐 注:“虎依陬而怒。” 汉 马融 《广成颂》:“若夫鷙兽毅虫,倨牙黔口,大匈哨后,緼巡欧紆,负隅依阻,莫敢婴御。”后多指残敌凭险顽抗。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会宁令李君守城事》:“ 石峰 在万山中……贼踞为巢穴,筑垒开沟,为负隅计,实絶地也。” 清 袁枚 新齐谐·赵大将军刺皮脸怪:“怪至中堂挺然立作负嵎状,家丁相视,无敢前。”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陈炯明 等跳梁于 东江 , 邓本殷 等负隅于南路。”
(2).背靠墙角。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我成了一只铁栏里的野兽,只是在牢房里兜圈子。偶尔也负嵎。在草席上胡坐一下。”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悲哀。”
《國語辭典》:虎负嵎(虎負嵎)  拼音:hǔ fù yú
老虎凭据山凹险要的地方。比喻英雄割据一方。《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漢語大詞典》:负户(負户)
(1).背着门板以挡弓箭。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或为地道,衝輣橦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梁书·韦叡传:“ 钟离 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 唐 裴铏 《传奇·赵合》:“连弩洒雨,飞梯排云,穿壁决濠,昼夜攻击;城中负户而汲者矢如猬毛。”
(2).倚门;背靠门户。 唐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负户愁读书,剑光忿衝斗。”
《漢語大詞典》:负檐(負簷)
(1).肩挑背负。《楚辞·严忌〈哀时命〉》:“负檐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 王逸 注:“背曰负,荷曰檐。”魏书·食货志:“布帛不可尺寸而裂,五穀则有负檐之难。”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关羽》:“当是时, 羽 威震华夏, 许下 之民,负檐而立。”按,檐,一本作“ 担 ”。“负檐而立”,形容准备逃跑的样子。
(2).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谦称。史记·陈杞世家:“ 齐桓公 欲使 陈完 为卿, 完 曰:‘羈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 晋 卢谌 《赠崔温》:“亦既弛负檐,忝位宰黔庶。”
(1).亦作“ 负簷 ”。托住檐梁。文选·张协〈七命〉:“阴虬负檐,阳马承阿。” 吕向 注:“虬龙阴物,马为阳物。谓刻作其象,负荷檐梁之势,承接木石之曲。”
(2).亦作“ 负簷 ”。背靠屋檐。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下:“ 益都 孙文定公 为诸生时,数有异徵。一日天未明,自家赴塾,过大街,见一人负簷而立,长过於簷,无他径趋避。”
《漢語大詞典》:背依
谓背靠屏风。依,通“ 扆 ”。汉书·徐乐传:“南面背依,摄袂而揖王公,此陛下之所服也。” 颜师古 注:“依,读曰扆。”按,扆即户牖之间的屏风。
《漢語大詞典》:隐背(隱背)
使背靠着。新唐书·李泌传:“ 泌 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后即指称靠背。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十:“谓养和,即隐背也。 皮袭美 以五物赠 魏不琢 ,有 桐庐 养和, 乌龙 养和。”
分類:背靠靠背
《漢語大詞典》:背水战(背水戰)
背靠着水作战,后无退路。比喻决一死战。后汉书·铫期传:“时 铜马 数十万众入 清阳 、 博平 , 期 与诸将迎击之,连战不利, 期 乃更背水而战,所杀伤甚多。” 清 冯桂芬 《振威将军张国樑传》:“ 九洑洲 之役,公作背水战, 四眼狗 率众数十万迎我军於 江 滸。”亦作“ 背水一战 ”。 宋 秦观 《将帅》:“ 韩信 之击 赵 ,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 赵王 歇 ,斩 成安君 ,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她想了想,觉得现在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参见“ 背水阵 ”。
《國語辭典》:背水阵(背水陣)  拼音:bèi shuǐ zhèn
背水列阵,使士兵前临大敌,后无退路而拼死作战的阵法。汉韩信即以此阵击溃赵军。《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而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