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胆力
赤胆
胆如斗
见胆
胆小
雄胆
醉胆
胆薄
胸胆
奸胆
壮胆
吐胆
斗胆
胆张
胆铜
《漢語大詞典》:胆力(膽力)
胆量和魄力。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胆力絶众,材略过人,是谓驍雄, 白起 、 韩信 是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形容吾校老,胆力尔谁过。”《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此人胆力过人,可邀与共事。” 叶圣陶 《倪焕之》二四:“他可以算得艰苦卓绝富有胆力的一个。”
分類:胆量魄力
《國語辭典》:赤胆(赤膽)  拼音:chì dǎn
忠心不二。如:「前线将士,人人赤胆效忠。」《封神演义》第十八回:「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后辅周王成其正道。」
分類:赤心
《漢語大詞典》:胆如斗(膽如斗)
见“ 胆大如斗 ”。
《國語辭典》:胆大如斗(膽大如斗)  拼音:dǎn dà rú dǒu
人极有胆量。《艺文类聚。卷一七。人部一。胆》:「《世语》曰:『姜维死时见剖,胆大如斗。』」《孤本元明杂剧。单刀会。第二折》:「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
分類:胆量极大
《漢語大詞典》:见胆(見膽)
(1).犹言肝胆相照。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 上林苑 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 明 刘东星 《史阁款语》:“动口不敢,见开口见胆者则指为干名。”
(2).比喻明亮而清澈。 隋 薛道衡 《豫章行》:“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 唐 罗隐 《上霅川裴郎中》诗:“一派水清疑见胆,数重山翠欲留人。”
《国语辞典》:胆小(胆小)  拼音:dǎn xiǎo
胆量小、缺乏勇气。《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这位胡三先生虽然好客,却是个胆小不过的人」。《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那抚院是胆小的人,诚恐风声大了,弄成一个无私有弊。」也作「胆子小」。
《漢語大詞典》:雄胆(雄膽)
犹大勇。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虽白面书生,有雄胆大畧,深识可以轨时俗,长策可以安塞裔。”《天雨花》第十五回:“银牙咬定无明烈,泼天雄胆力通神。”
分類:大勇
《漢語大詞典》:醉胆(醉膽)
醉酒后的胆量。形容豪气。 金 元好问 《过希颜故居》诗之一:“缺壶声里《短歌行》,星斗阑干醉胆横。”
《漢語大詞典》:胆薄(膽薄)
胆怯心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吾知 绍 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 唐 杜牧 《李甘》诗:“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宋 刘克庄 《跋黄慥诗》:“余十年间,一句一字不敢出吻,非曰材尽,胆薄而气索矣。”
分類:胆怯心虚
《漢語大詞典》:胸胆(胸膽)
胸怀胆识。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鬢微霜,又何妨!” 宋 苏辙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欲得大策观胸胆,尽召中堂列鴈鹅。”
分類:胸怀胆识
《漢語大詞典》:奸胆(姦膽)
犹奸心。 唐 元稹 《谕宝》诗:“镜悬姦胆露,剑拂妖虵裂。” 唐 元稹 《崔郾授谏议大夫》:“昔我 太宗文皇帝 ,以 魏徵 为人镜,而姦胆形於下,逆耳闻於上。”参见“ 姦心 ”。
《漢語大詞典》:奸心(姦心)
坏心思;作恶之心。荀子·非十二子:“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姦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姦心。”汉书·诸侯王表:“是故 王莽 知 汉 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姦心。”《隋书·刘昉传》:“口请自新,志存如旧,亦与 士彦 情好深重,逆节姦心,尽探肝鬲。”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今置在 容州 ,则 邕州 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姦心。”
《國語辭典》:壮胆(壯膽)  拼音:zhuàng dǎn
1.增加勇气。唐。杜甫 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句下师古。注引《唐史拾遗》:「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2.无畏的气概。唐。员半千〈陇头水〉诗:「蹀血多壮胆,衰草无怯魂。」
分類:胆略勇壮
《国语辞典》:吐胆(吐胆)  拼音:tǔ dǎn
献出赤心忠胆。指赤诚相待。《红楼梦》第六八回:「故倾心吐胆,叙了一回,竟把凤姐认为知己。」
分类:赤诚相待
《國語辭典》:斗胆(斗膽)  拼音:dǒu dǎn
胆大如斗,古人以为胆量与胆大小成正比。相传三国时代蜀将姜维即胆如斗大。唐。胡曾谢赐钱启〉:「推葛亮之秤心,负姜维之斗胆。」后多形容胆量很大。常用为谦辞。《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斗胆说一句话,求大人可别见怪。」
《分类字锦》:胆张(胆张)
西京杂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分类:
《漢語大詞典》:胆铜(膽銅)
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 魏 晋 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 宋 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 元 明 后始见废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三·铜铁铅锡坑冶》:“坑皆有胆铜者,盖以铁为片,浸之胆水中,后数十日即成铜。”宋史·食货志下二:“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 饶州 兴利场 , 信州 铅山场 各有岁额,所谓胆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