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8,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下一页
苏育南
谢高育(字 锦雯、寄甥 )
陶育(字 介眉 )
玉书(字 麟徵 号 蕴山、乐育堂主人 )
李育(字 梅生 )
冯锡仁(字 伯育 号 莘垞 )
宋育仁(字 芸子、芸岩 号 道复 )
牟育
郑鹏云(字 毓丞、毓臣、毓宸、育臣 号 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 )
郭育才
荆育瓒
马育麟
宋育德(字 翰生 号 公威 )
喻育之(字 英才 )
其它辞典(续上)
汪洋(字 万育 )苏育南
谢高育(字 锦雯、寄甥 )
陶育(字 介眉 )
玉书(字 麟徵 号 蕴山、乐育堂主人 )
李育(字 梅生 )
冯锡仁(字 伯育 号 莘垞 )
宋育仁(字 芸子、芸岩 号 道复 )
牟育
郑鹏云(字 毓丞、毓臣、毓宸、育臣 号 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 )
郭育才
荆育瓒
马育麟
宋育德(字 翰生 号 公威 )
喻育之(字 英才 )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万育,东南休宁人,寄籍昆山。国学生。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苏育南(?~?),福建人。生平不详。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锦雯,一字寄甥,廪贡生。官通州训导,历署松江府学教授,常熟县学教谕。邑志传行谊。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介眉,以县试冠军补诸生。幼孤贫,刻苦力学,无锡余莲村广文治见其文惊异之,驰书询其师,张孝廉玉墀,愿妻以子。孝廉答书谓:此生胸有千秋,家徒四壁,为代纳聘礼赘于余。粤匪之乱,奉母避难江北,流离感愤之情,一发之于诗。母殁,哀毁成咯血症,旋卒。
人物简介
维基
玉书(1804年 - ?),字麟徵,号蕴山,自号乐育堂主人,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白旗人。道光乙酉科举人,己丑科进士,后来担任工部员外郎。子双全,孙宜勋为光绪戊戌科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3—? 【介绍】: 清江苏甘泉人,字梅生。工人物、花鸟、杂品。写意花卉木石,能综各家所长。与李绂麟称南北李。光绪三十年曾作《修竹远山图》,时年六十二。亦工书。
人物简介
维基
冯锡仁(1845年—1911年)字伯育,号莘垞,湖南沅陵一都(今柳林汊乡)人。清末官员。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冯锡仁入县学。后入岳麓书院。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登进士,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后授兵部给事中,加三品官衔。光绪十三年(1887年),冯锡仁回沅陵县为母亲治丧。在该县,他发现里正包征钱粮,向农户增派附加和杂费,从中渔利。冯锡仁乃访辰州府知府和沅陵县知县,并约集士绅共同商议,废除里正包征制度,制定了钱粮征收新章程,由县衙在各地布点设柜,由农户自行赴柜缴纳钱粮,取消额外附加和杂费。光绪二十年(1894年),冯锡仁回沅陵县巡视,发现民众因去年旱灾而歉收,饥民很多,知府、知县则未赈济。冯锡仁发现知府贪脏枉法,乃上奏将其罢免,并由抚衙赈济灾民。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新总督刘坤一荐冯锡仁掌管前敌军总营务处。不久,冯锡仁辞职返回家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巡抚庞鸿书奏准,由冯锡仁总理湖南矿务三路公司,并兼办西路矿务。宣统元年(1909年),冯锡仁当选湖南咨议局议员,旋出任副议长,次年,当选为资政院议员。晚年,冯锡仁创办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并任监督。宣统三年(1911年),冯锡仁逝世,享年66岁。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宋育仁(?~?),字芸子,四川富顺人。博通群籍,尤深经学,为王闿运及门高弟。乙未割台之役,有感事五首,唐衢痛哭,杜牧罪言,兼而有之。见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四川富顺县人。近代学者,思想家。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一八八六年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改任翰林院检讨,为改良派人物。一八九四年出任英、法、意、比四国参赞,著意考察西欧政治制度。甲午战争爆发后,育仁在伦敦招募水师,准备偷袭日本长崎与东京,清廷制止之,解职归国,降为四品顶戴。一八九五年参加强学会,鼓吹君主立宪。一八九六年回川办实业。1897年创办四川近代最早报刊《渝报》。一八九八年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办《蜀学报》,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后出任国史馆修纂,反对袁世凯称帝。一九一六年受聘主修《四川通志》。一生著述甚丰,现存有《时务论》、《泰西各国采风记》、《问琴阁丛书》等多种。词学图录
宋育仁(1857-1931) 字芸子,一字芸岩,号道复。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编修。派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归国后在四川办理矿务、商务,兼尊经书院山长。戌戌政变作,削籍归。入民国,任成都国学院院长,主纂《四川通志》。出王闿运之门,诗多半学南北朝徐陵、庾信、阴铿、何逊,蒿目时艰,悉发为诗。亦工为文,擅填词。有《问琴阁文录》、《诗录》、《问琴阁词》。
人物简介
维基
牟育,浙江省台州府黄岩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鹏云(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风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雪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维基
郭育才,山东省莱州府潍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二甲40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以主事著以部属用。
人物简介
维基
荆育瓒,山西省蒲州府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46名。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马育麟,陕西省绥德直隶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83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宋育德(1878年—1944年),字翰生,号公威,江西省奉新县宋埠乡牌楼村人,清代末科进士,宋应星后裔。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喻育之(1889—1993) 书法家。学名喻义,字英才。湖北黄陂人。毕业于私立日本大学法律专业,1910年加入湖北共进会,辛亥武昌首义时参加了抢占楚望台、攻打总督府等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武汉市政协常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职。1984年4月,新建黄鹤楼完工前夕,为黄鹤楼书写楼匾“楚天极目”。1986年,又为新楼书写条幅,以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