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秽溷(穢溷)
(1).茅坑;厕所。 宋 陈世崇 随隐漫录:“此 张无垢 所谓贪冒之士,如落秽溷污渠中,如何使人敢近。”
(2).污浊;肮脏。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以故华工麕集之处,街道湫溢,房屋秽溷。”
《国语辞典》:不乾净(不乾净)  拼音:bù gān jìng
1.肮脏。如:「露天的食品大多不乾净。」
2.引申为没完没了。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荆楚臣,若不出去,我和你不乾净。」也作「没乾净」、「无乾净」。
3.闹鬼。如:「这屋子不乾净,不能住人。」
4.偷窃的行为。如:「这人手脚不乾净,村子里没人跟他来往。」
5.男女间有暧昧关系。如:「他们两人之间不乾净的事,早就传得满城风雨了。」
《漢語大詞典》:腤臜(腤臢)
肮脏。引申有讨厌、窝囊、卑污、令人不快等义。 元 王伯成《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套曲:“明图甚,形骸傴僂,涕唾腤臢。” 明张景《飞丸记·独诉幽怀》:“出塞鸿,从天下鸟笼,腤臢受尽,受尽情难控。”
《漢語大詞典》:乌糟(烏糟)
龌龊;肮脏。《负曝闲谈》第十四回:“﹝领衣﹞白的漂亮是漂亮,然而一过三四天,就要换下来洗。那颜色的耐乌糟些,至少可以过七八天。”
分類:龌龊肮脏
《國語辭典》:唵噆  拼音:ǎn zǎn
1.不乾净。元。高安道〈哨遍。暖日和风套。二煞〉:「外旦臊腥臭,都是些唵噆砌末,猥琐行头。」也作「肮脏」。
2.比喻恶劣。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这唵噆辈,闹中取静,醉后添愁。」也作「肮脏」。
分類:肮脏龌龊
《漢語大詞典》:蜡塌(蠟塌)
邋遢;肮脏。《孽海花》第二十回:“我道是什么书记翩翩 应 阮 才,却原来是 庄寿香 的一封蜡塌八行。”
分類:邋遢肮脏
《國語辭典》:尘埃(塵埃)  拼音: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大宋宣和遗事。利集》:「六月初一日,时盛暑,行沙渍中,每风起,尘埃如雾,面目皆昏,又乏水泉。」也称为「尘土」。
2.尘俗。《淮南子。俶真》:「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3.比喻社会的低下阶层。《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梁夫人,能于尘埃中识拔韩世忠。」《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可不是餔啜之徒,感仁兄一饭,盖因我辈钱财轻,义气重,仁兄若非尘埃之中,深知小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如何肯欣然款纳?」
《國語辭典》:尘土(塵土)  拼音:chén tǔ
1.细小的灰土。《三国演义》第三回:「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池边两行垂柳,杂著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也称为「尘埃」。
2.尘世。唐。沈亚之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诗:「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國語辭典》:污泥(汙泥)  拼音:wū ní
1.稀烂的泥土。《花月痕》第五回:「莲出污泥,烈烈其香。」
2.比喻污秽、恶劣的环境。如:「从小就有优异的表现,固然不错;能够克服万难出污泥而不染,更是难得!」
《國語辭典》:掩鼻  拼音:yǎn bí
掩住鼻子以免闻到浊臭之味。《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哇的一声,呕出许多秽物,伺候的人,大家掩鼻。」
《國語辭典》:污秽(汙穢)  拼音:wū huì
1.肮脏、不洁。《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秽衣服。」
2.脏乱、不洁的东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则破窗尘壁,阒无一人。污秽堆积,似废坏多年者。」
3.拙劣、卑贱。《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臣虽污秽,廉絜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
4.玷污、侮辱。《旧唐书。卷一五三。刘乃传》:「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
《國語辭典》:血污(血汙)  拼音:xiě wū
血液沾染的痕迹。《三国演义》第七八回:「伏完、董承等二十馀人,浑身血污,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一个人从屋檐上掉下来,满身血污。」
《漢語大詞典》:不净
(1).不干净,肮脏。 汉 王充 论衡·雷虚:“夫人食不浄之物,以不知有其洿也。”
(2).指心有秽杂之念。晋书·谢重传:“卿居心不浄,乃復强欲滓秽太清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你凡心不浄,中道有退悔之意,因此堕落。”
(3).佛教语。指贪欲之类不清净的行为。 唐 王梵志 《饮酒是痴报》诗:“情知有不浄,岂不岸头行?”
《國語辭典》:混浊(混濁)  拼音:hùn zhuó
1.不清洁、不清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这种混浊不堪的,要算第六泉,那天下的清泉,屈他居第几呢?」也作「浑浊」。
2.比喻社会环境昏乱、黑暗。《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张温传》:「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
《漢語大詞典》:污蔑(汙蔑)
亦作“汚蔑”。见“ 汙衊 ”。
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2.污秽,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