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肩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之用语。谓居己位之上者云上肩。见象器笺五。
(杂语)禅林之用语。谓居己位之上者云上肩。见象器笺五。
上肩顺转
【佛学大辞典】
(仪式)顺左肩而转也。所谓右绕是,右绕之右,约于佛,左肩之左,约于行者。秦汉以前,以左为上故左肩云上肩。见象器笺十。
(仪式)顺左肩而转也。所谓右绕是,右绕之右,约于佛,左肩之左,约于行者。秦汉以前,以左为上故左肩云上肩。见象器笺十。
两肩神
【佛学大辞典】
(天名)同名神与同生神也。
(天名)同名神与同生神也。
肩亡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外道十八大经中八论之一。百论疏上之下曰:「肩亡婆论,简择诸法是非。」梵Kait!abha’,巴Ketubha’,亡字或作土。
(书名)外道十八大经中八论之一。百论疏上之下曰:「肩亡婆论,简择诸法是非。」梵Kait!abha’,巴Ketubha’,亡字或作土。
肩次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名肩下,下肩。即接肩而著于下位之称。百丈清规五曰:「副参向前接联参头肩次,伺住持至。」
(杂语)又名肩下,下肩。即接肩而著于下位之称。百丈清规五曰:「副参向前接联参头肩次,伺住持至。」
通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通两肩法)
(术语)(参见:通两肩法)
通两肩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通肩,又云通披。著袈裟对于偏袒右肩而通两肩著之也。偏袒右肩者,恭敬之相,通肩者,福田之相。故比丘出而乞食必作通肩之仪。
(术语)略云通肩,又云通披。著袈裟对于偏袒右肩而通两肩著之也。偏袒右肩者,恭敬之相,通肩者,福田之相。故比丘出而乞食必作通肩之仪。
偏袒右肩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挂袈裟而偏袒右肩,是表比丘恭敬尊者之相也。释氏要览曰:「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于执作也。」法华经曰:「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术语)挂袈裟而偏袒右肩,是表比丘恭敬尊者之相也。释氏要览曰:「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于执作也。」法华经曰:「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覆肩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为二物,覆肩衣为覆右肩者,祇支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于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仿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制出缝合两衣而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三衣与祇支及覆肩衣为五衣,因而为比丘尼之受衣也。又义净之新律家以此二者为梵汉之异名,非为二物。覆肩衣即祇支,正音名僧脚畸。智度论所谓覆肩衣,亦覆左肩。乃祇支之事也(然四分律以为别衣者一重之物曰祇支,二重三重之物曰覆肩衣,十八物图引僧祇律曾释之)。智度论三曰:「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中略)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行事钞下之一曰:「僧祇支法,此是中国梵言,此翻云上狭下广衣,(中略)僧祇祇支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如是受持。」又曰:「是衣厥修罗,长四肘广二肘半(准似祇支国语不同),是衣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六物图曰:「初制意者,尼女报弱,故制祇支披左肩以衬袈裟。又制覆肩掩于右膊开遮形丑,是故尼众用五衣。大僧又有畜用,但是听衣耳(非制衣)。二释名者,梵语僧祇支,此云上狭下广衣,覆肩华语,未详梵音。」
(衣服)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为二物,覆肩衣为覆右肩者,祇支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于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仿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制出缝合两衣而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三衣与祇支及覆肩衣为五衣,因而为比丘尼之受衣也。又义净之新律家以此二者为梵汉之异名,非为二物。覆肩衣即祇支,正音名僧脚畸。智度论所谓覆肩衣,亦覆左肩。乃祇支之事也(然四分律以为别衣者一重之物曰祇支,二重三重之物曰覆肩衣,十八物图引僧祇律曾释之)。智度论三曰:「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中略)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行事钞下之一曰:「僧祇支法,此是中国梵言,此翻云上狭下广衣,(中略)僧祇祇支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如是受持。」又曰:「是衣厥修罗,长四肘广二肘半(准似祇支国语不同),是衣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六物图曰:「初制意者,尼女报弱,故制祇支披左肩以衬袈裟。又制覆肩掩于右膊开遮形丑,是故尼众用五衣。大僧又有畜用,但是听衣耳(非制衣)。二释名者,梵语僧祇支,此云上狭下广衣,覆肩华语,未详梵音。」
袒右肩
【三藏法数】
谓行忏悔时,须著袈裟,当袒右肩,以便执侍作务使令也。
谓行忏悔时,须著袈裟,当袒右肩,以便执侍作务使令也。
波肩罗婆国
【三藏法数】
波肩罗婆国力士,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
波肩罗婆国力士,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
肩圆满相
【三藏法数】
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
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