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地
(1).观察土地肥瘠或地形地物。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史记·周本纪:“﹝ 后稷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则之。”新唐书·姜师度传:“ 孝忠 知仰天, 师度 知相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敌人所到之处,即相地布置,我军不及也。”
(2).旧时迷信,察看住宅、墓地风水以定吉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山人素不为人相地,人亦无以是烦山人者。”
《漢語大詞典》:再易
谓三年中休耕两年。根据土地肥瘠不同实行轮耕制的方式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復种,故家三百畮。” 贾公彦 疏:“以其地薄,年年佃百畮,废二百畮,三年再易,乃遍,故云再易也。”汉书·食货志上:“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國語辭典》:土性  拼音:tǔ xìng
土地的性质。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三月〉:「良农知土性,肥瘠有不同。」也作「土质」。
《漢語大詞典》:均税
北 宋 税制,先丈量田地,前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宋史·食货志上二:“ 政和 三年, 河北 西路 提举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极多,不下百数,及至均税,不过十等。’” 宋 司马光 《乞惩劝均税官吏状》:“右臣先奉勅与三司同共详定均税,已立条约,下路监施行。”
《漢語大詞典》:三壤
古时按土质的肥瘠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壤。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孔颖达 疏:“土壤各有肥瘠,贡赋从地而出,故分土壤为上中下。计其肥瘠,等级甚多,但齐其大较,定为三品。”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若復五爵,度三壤,经井田,免人役。” 唐 陆龟蒙 《幽居赋》:“颂厥土之三壤,託高风之四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