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鲜肤(鮮膚)
嫩滑的皮肤。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分類:皮肤
《骈字类编》:香肤(香肤)
魏晋 张翰 周小史诗 香肤柔泽,素质参红。
《韵府拾遗 虞韵》:金肤(金肤)
杨万里诗:鼓处金肤肥彘母,舂馀珠屑饱鸡孙。
《國語辭典》:肤见(膚見)  拼音:fū jiàn
浅薄的见解。《南齐书。卷三九。列传。陆澄》:「澄謏闻肤见,贻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请以见事免澄所居官。」《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浅见曰肤见,俗言曰俚言。」
分類:浅薄见解
《韵府拾遗 东韵》:肤红(肤红)
元人食西瓜诗:痕痕丹血搯肤红。
《漢語大詞典》:肤引(膚引)
浅近的援引。指引书不当。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於 丘明 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説,而更肤引《公羊》《穀梁》,适足自乱。” 孔颖达 疏:“肤,谓皮肤,言浅近引之也。”
《漢語大詞典》:肤合(膚合)
见“ 肤寸而合 ”。
《漢語大詞典》:肤寸而合(膚寸而合)
谓(云气)逐渐集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阮福 《肤寸而合解》:“所谓肤寸而合者,如云出山,散而不合,则不得雨。今肤寸而合,如人以两手之四指平铺,先分两处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渐肖云合之状,合之甚易,故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摠至,溪涧盈溢。”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愿哀愍黔首,霈垂沾渥,呼风召云,肤寸而合。”亦省作“ 肤合 ”。 汉 蔡邕 《九疑山碑》:“巖巖 九疑 ,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艺文类聚卷二引 晋 潘尼 《苦雨赋》:“气触石而结蒸兮,云肤合而仰浮。”
《漢語大詞典》:肤挠(膚撓)
谓肌肤被刺而挠屈。犹言示人以弱。孟子·公孙丑上:“ 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赵岐 注:“人刺其肌肤,不为挠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荆州 街子 葛清 ,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诗。”按,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肤挠,色挠也。”
分類:肌肤示人
《漢語大詞典》:肤凑(膚湊)
见“ 肤腠 ”。
《漢語大詞典》:肤腠(膚腠)
亦作“ 肤凑 ”。 指肌肤。陈书·世祖纪:“念俾纳隍,载劳负扆,加以肤凑不适,摄卫有亏,比获微痊,思覃宽惠,可曲赦京师。”《楞严经》卷二:“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
分類:肌肤
《漢語大詞典》:肤陋(膚陋)
浅陋贫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儒将诗:“予尝见《暇笔》草稿, 福 ( 姚福 )手书也,记軼事颇亦可喜,而论诗肤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苟兢兢焉为个人的名利之见所囿,其作品必浅薄肤陋而不能深刻动人。”
分類:浅陋贫乏
《漢語大詞典》:地肤(地膚)
通称“扫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茎可做扫帚。果实叫地肤子,扁圆形,有翅,可入中药。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漢語大詞典》:花肤(花膚)
形容肌肤之美。 唐 郑嵎 《津阳门》诗:“花肤雪艷不復见,空有香囊和泪滋。”
分類:肌肤
《漢語大詞典》:树肤(樹膚)
树皮。后汉书·宦者传·蔡伦:“ 伦 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分類:树皮
《漢語大詞典》:肤学(膚學)
学识浅薄。亦指浅学之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石铭所始,寔由功被,未有道宗崇大若此之比,岂浅思肤学所能宣述。”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录诸子论诗序文:“后之肤学务异之徒,视其佶屈冶媚,激其险淫之心,咀得粕味之一二,广诵长吟,以夸座客。” 清 方苞 《书〈汉书·礼乐志〉后》:“卓矣哉,非肤学所能识也!”
《漢語大詞典》:肤愬(膚愬)
亦作“ 肤诉 ”。 “肤受之愬”的略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公主·驸马受制:“公主悲忿不欲生,次辰奔诉於母妃,不知 盈女 已先入肤愬,增饰诸秽语,母妃怒甚,拒不许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羣竖肤诉於 冯保 , 保 奏之慈圣。”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丁未春,﹝ 吴嘉宾 ﹞以惑於肤愬陷狱,齟齬者深其文,蓄怒者又復下石,竟至谴戍军臺,惜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放告》:“是非执法公断,不得殉情姑纵,如原告理短,加倍重惩,则奸恶不敢轻试,而刁徒肤愬自然敛跡。”参见“ 肤受之愬 ”。
《漢語大詞典》:肤受之愬(膚受之愬)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邢昺 疏:“皮肤受尘,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譖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罪也。” 朱熹 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汉书·谷永传:“﹝将军﹞不听浸润之譖,不食肤受之愬。” 颜师古 注:“肤受,谓初入皮肤至骨髓,言其深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国人又不是 包龙图 ,况且又不懂 中国 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愬了。”亦作“ 肤受之诉 ”、“ 肤受之言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伏见前太尉西曹掾 蒋遵 ,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錮,世以是为严。”后汉书·儒林传上·张法滕冯等传论:“若夫数将者,并宣力勤虑,以劳定功,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肤受之诉不行於君,巧言之诬不起於人矣。”旧唐书·房玄龄传:“逆耳之諫必听,肤受之诉斯絶。”亦省作“ 肤受 ”。晋书·刘毅和峤等传论:“ 刘毅 一遇宽容, 任 和 两遭肤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初, 多逊 与 赵韩王 睚眦, 太宗 践祚,每召对即倾之,上以肤受,颇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