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7,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龟肠
黄肠
浇肠
木肠儿(又作:木石心肠 ...)
九回肠
三斗烂肠
三声断肠
山割愁肠
诗肠鼓吹
叔夜刚肠
吞象心肠
刳肠
无肠
无肠公子
典故(续上)
铁石心肠(又作:心肠铁石 ...)龟肠
黄肠
浇肠
木肠儿(又作:木石心肠 ...)
九回肠
三斗烂肠
三声断肠
山割愁肠
诗肠鼓吹
叔夜刚肠
吞象心肠
刳肠
无肠
无肠公子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皮日休·桃花赋〉~8346~
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鲜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后苏相公味道得而称之,广平之名遂振。呜呼!以广平之才未为是赋,则苏公果暇知其人?将广平困于穷,厄于踬,然强为是文邪?日体于文尚矣,状花卉,体风物,非有所讽?辄抑而不发,因感广平之所作,复为〈桃花赋〉。
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鲜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后苏相公味道得而称之,广平之名遂振。呜呼!以广平之才未为是赋,则苏公果暇知其人?将广平困于穷,厄于踬,然强为是文邪?日体于文尚矣,状花卉,体风物,非有所讽?辄抑而不发,因感广平之所作,复为〈桃花赋〉。
《南齐书》卷三十三〈王僧虔列传〉~593~
元徽中,迁吏部尚书。高平檀圭罢沅南令,僧虔以为征北板行参军。诉僧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纬天地,武则拨乱定国。仆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群从姑叔,三媾帝室,祖兄二世,糜躯奉国,而致子侄饿死草壤。去冬今春,频荷二敕,既无中人,屡见蹉夺。经涉五朔,踰历四晦,书牍十二,接觐六七,遂不荷润,反更曝鳃。九流绳平,自不宜独苦一物,蝉腹龟肠,为日已久。……」
元徽中,迁吏部尚书。高平檀圭罢沅南令,僧虔以为征北板行参军。诉僧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纬天地,武则拨乱定国。仆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群从姑叔,三媾帝室,祖兄二世,糜躯奉国,而致子侄饿死草壤。去冬今春,频荷二敕,既无中人,屡见蹉夺。经涉五朔,踰历四晦,书牍十二,接觐六七,遂不荷润,反更曝鳃。九流绳平,自不宜独苦一物,蝉腹龟肠,为日已久。……」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三国魏·苏林注:「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三国魏·如淳注:「《汉仪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四寸,周二丈,内梓宫,次楩椁,柏黄肠题凑。」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三国魏·苏林注:「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三国魏·如淳注:「《汉仪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四寸,周二丈,内梓宫,次楩椁,柏黄肠题凑。」
例句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柳宗元 咏三良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63~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简释
浇块磊:指借酒消愁。金元好问《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五首》之三:“我有一樽酒,浇君块磊胸。”
例句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韩愈 感春四首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夏统〉
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充使问其土地风俗,统曰:「其人循循,犹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让,严遵之抗志,黄公之高节。」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统曰:「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嗽天,云雨响集,叱吒欢呼,雷电昼冥,集气长啸,沙尘烟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髣髴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因而谢之,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充使问其土地风俗,统曰:「其人循循,犹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让,严遵之抗志,黄公之高节。」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统曰:「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嗽天,云雨响集,叱吒欢呼,雷电昼冥,集气长啸,沙尘烟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髣髴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因而谢之,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例句
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列传〉~2736~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例句
画桥春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崔橹 春日即事
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摅离抱立高台。 韩偓 登南神光寺塔院
西游无紫气,一夕九回肠。 高蟾 关中
典故
三斗烂肠
《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下〉
殷洪远云:「周旦腹中有三斗烂肠。」
殷洪远云:「周旦腹中有三斗烂肠。」
《水经注疏》卷三十四〈江水〉~283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閒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其閒,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閒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其閒,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例句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孟郊 巫山曲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 孟郊 巫山高
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张说 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
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 徐凝 观钓台画图
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戴叔伦 和崔法曹建溪闻猿
猿叫三声断,江流一水通。 戴叔伦 次下牢韵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常建 岭猿
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 李端 送刘侍郎
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杜牧 猿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杜甫 秋兴八首
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杜荀鹤 秋夜闻砧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杜荀鹤 长安冬日
悲猿何处发,郢路第三声。 皇甫冉 赋得郢路悲猿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雍裕之 江上闻猿
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韦庄 黄滕山下闻猿
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典故
山割愁肠
《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一〈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散作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散作峰头望故乡】。
典故
相关人物
叔夜刚肠
相关人物
嵇康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69~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书下·与山巨源绝交书〉~923~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鸟鱼,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鸟鱼,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典故
吞象心肠
《山海经·海经》卷五〈海内南经·巴蛇食象〉~28~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93~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225~
屠巴蛇,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屠巴蛇,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33~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抱朴子》卷十七〈内篇·登涉〉~278~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之精。见秦者,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閒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称时君者,龟也。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仙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人者,羊也。称吏者,?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捕贼者,雉也。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成阳公者,狐也。亥日称神君者,猪也。称妇人者,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也。丑日称书生者,牛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之精。见秦者,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閒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称时君者,龟也。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仙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人者,羊也。称吏者,?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捕贼者,雉也。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成阳公者,狐也。亥日称神君者,猪也。称妇人者,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也。丑日称书生者,牛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抱朴子》卷十七〈内篇·登涉〉~278~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之精。见秦者,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閒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之精。见秦者,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閒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例句
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唐彦谦 蟹
《國語辭典》:铁石心肠(鐵石心腸) 拼音:tiě shí xīn cháng
比喻意志坚定,不为私情所惑。本为赞美之语,后多有贬义。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爇梅花文》:「筠窗月淡,尚疑弄影之时,虽宋广平铁石心肠,忘情未得。」《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便是铁石心肠,也该知感恩情,诸事听命。」也作「铁打心肠」、「铁心石肠」、「铁肠石心」。
《國語辭典》:黄肠(黃腸) 拼音:huáng cháng
以柏木中的黄心所做的椁。《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帝亲临丧,诸子欲从其诲,朝廷不听,赐以东园朱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
《漢語大詞典》:双柑(雙柑)
见“ 双柑斗酒 ”。
《國語辭典》:双柑斗酒(雙柑斗酒) 拼音:shuāng gān dǒu jiǔ
二蜜柑和一斗酒,为游春时所携带的酒食。后泛指游春。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分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