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三十
字仲初,屠田叔先生婿也。有诗名。《屠长卿集》首载让柴仲初不至书,即其人也。所著《自怡集》。
欧大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龙川人。事母至孝,居丧逾礼。
赵宸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赵宸(1506年—?),字德聪,直隶保定府定兴县人,民籍。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二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四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进士。授洪洞县知县,二十八年十一月选授南京浙江道试御史。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圆聪,字松隐,亦参空源有得。结庐寺旁,种松万株,环绕四围。烟雨晦明,变化百态。曾太仆为松隐诗刻之石。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禅师。讳明聪。字无闻。邵武光泽奚氏子也。宗传临济。师事天奇。天奇之盛化也。联芳授受。龙象数百员。而师拔其萃。然师不就疏请。不藉檀脂。卓立当阳。开创禅社。爱以剧务绳学者。重振百丈之规。或不堪其劳而去。未期月复来归之。以故升其堂者。皆挺特有志之士。且函丈之室如旅泊。中夜跏趺。四壁凛然。榻下咄咄之声。常惊达旦。是以杨歧之令。至师又行焉。师初受业于讲肆。精研性相有声。同辈惮其锋。以英邵武嘲之。师独阴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能成佛道。乃与义学浩浩盘桓。有曰。既是佛矣。何须更成。或曰。为度众生故。所以不成佛。师默叹曰。审如是乎。遂尽弃其所好。坚扣禅宗不契。忽闻马嘶。廓然自惊。趋见天奇瑞禅师。瑞嗔目叱出(一本。才礼拜瑞便打)。同行者曰。君与和尚无缘耶。师笑曰。真个那是晚。瑞公问曰。今日我骂底僧。在否。有对曰。是必在。公即曳杖下旦过寮。师迎作礼。公便击之。师进曰。适来草草。触忤和尚。公按杖曰。老僧今日被上座勘破。师又进曰。和尚是在。世忘世在。念忘念岂被人勘破(一本云。岂能勘破)。公曰。在世忘世是如何。对曰。了物非物。曰。在念忘念是如何。对曰。于心无心。曰。心物俱忘时如何。对曰。华山高突太行峨。公休去。未几。以化柄属焉。且诫师曰。从上真宗有子。担荷何忧哉。但百兽虽潜踪于狮子声中。然千花却发艳于象王影里。子其勉之。师既受嘱。独入光州。山居六年。六安山又六年。复还光州旧隐。又五年。始出随州关子岭。建立龙泉寺。以安来学。而学者集焉。常谓众曰。吾师天奇老人。每惧后学外著文义。内生情见。故有语云。文义者法也。情见者人也。非人何以有其见。非法何以有其文。是以。文义情见。通属人法。人之不空。情见难绝。法之不空。文义难灭。文若不尽。见奚能尽。义若不尽。情何能绝。如是奔竞。展转无穷发之乎。文生于见。义生于情。返之乎。见生于文。情生于义。先乃所引生能。后乃能追生所。总名曰生。文灭则见灭。义绝则情亡。情不自忘因乎义忘而情忘。见不自泯。因乎文泯而见泯。统名曰死。死死生生。实可哀哉。此吾老人防微杜渐。切实至极。汝辈有志于吾宗。宁可忽诸。然食饭不咬米。行地不踏土。又作么生委悉。是时也。师之同门诸尊宿。或隐或现。往来衲子。独推尊龙泉。为人剿绝枝蔓。不涉离微。惟月心宝。得入龙泉之室。师尝召宝曰。玄沙不肯灵云意作么生。对曰。贼入空房。曰。不得草草。宝喝。师诺。宝乃辞去。历载还侍师。又召曰。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对曰。佛眼觑不见。曰。子还见否。对曰。某亦不见。师曰。子何不见。曰。若见则非真父母。师曰。如何是真父母。对曰。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为问今何在。分明举似师。师深肯之。僧问。本来面目。师答曰。石香亭。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丧却了也。宝曰。放去较危。收来太速。又僧问。今朝天下皆庆佛诞。未审。佛于何处降生。师画圆相示之。僧无语。宝代僧作礼云。尽界普瞻。师以大法有所倚重遂隐去。经二载还龙泉。龙泉床历益慎。班白者半满其间。间有二三妙龄披田服者。皆格守律度。参请如救眉然。但师有辞世意矣。一日师升座说法。已而掷下拄杖。俨然化去。塔于龙泉寺右。

人物简介

维基
饶思聪(1506年—1555年),字子闻,号湖田,江西新干(今界埠乡湖田村)人。江西乡试第七十四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进士。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推官。升刑部主事。历官保定府同知、山东按察司佥事、四川左参政,转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平定倭寇功,升任湖广右参政、福建布政使。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八月病逝。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三四
黎天启,字允聪,号抑庵。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举人,官南宁知府。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赵思诚(1523年—1600年),字汝孝,原名赵思聪,登进士时以犯御讳改名,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乐平县人。九月二十日生,行二,治《书经》,由县学生中式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山西乡试第六十二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五十六名。年三十三岁中式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三百零四名进士。吏部观政,隆庆元年(1567年)授莱州府推官,丁继母忧归。服阕,六年(1572年)选授兵科给事中。万历二年(1574年)出为河南佥事,四年升陕西行太仆寺少卿,七年以考察不及调湖广佥事,十年以不谨被弹劾罢官。
李瑱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瑱(1539年—?),字聪甫,山西平阳府解州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山西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二百七十四名,三甲第二百五十五名进士。历官彰德府知府,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升山东副使,十七年(1589年)二月升陕西右参政,兴安州抚民。

人物简介

维基
洪启聪,字尔达,号怀怙,福建南安英都人,居晋江,同进士出身。湖广左布政使洪有复之侄。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福建乡试戊子科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授顺天府教授,升户部主事,主北新大军二仓,四十典试广东。因过失补两浙运判,转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后遭谗言中伤,被贬为池州府推官,不久升为都察院经历,以劳卒于任内。有子洪承儒。

人物简介

维基
项维聪(1574年—?),字懋德,号听所,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军籍丽水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浙江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三甲139名进士。授休宁县知县。项维聪于天启年间接替林联绶任延平府知府一职,后由杨錥接任。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升广西按察司副使、江右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48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济宁人,字朝彻,别号凫岫。明崇祯四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左谕德。李自成破京师后,自杀不成,南走江南。入清,流转于丹阳、常州一带,郁郁而死。所撰《玉堂荟记》,记明末世局朝政物态人情,另有《静远堂稿》。
维基
杨士聪(1597年8月26日—1648年8月29日),字朝彻,又字非闻,号凫岫,山东济宁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累官至詹事府左谕德。“甲申之变”时,投靠李自成大顺政权,任兵政府少堂(一说为户政府少堂)。清兵入关后,获举荐起用,仍为谕德。著有《玉堂荟记》、《甲申核真略》等书。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四聪(16世纪—17世纪),字景虞,号朕耳,山东兖州府鱼台县人。王四聪是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次年(1622年)联捷进士,名声卓著,兵部观政,获授户部浙江司主事,崇祯元年除河南司,二年升山东司郎中,负责粮饷事务,当时关外缺粮,他和孙承宗合作经画以免除忧患。四年转任永平知府,在当地锄强扶弱,境内秩序井然,五年致仕,士民为他立碑颂德,文章和政事都冠绝一时,有《织履草诗集》流传,顺治八年(1651年)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0—1666 【介绍】: 清僧。福建顺昌人,俗姓连,字憨璞。年十五出家,戒行高峻,得法于长庆百痴元。历主杭州庆福、京师海会等寺。顺治帝曾召见问法,赐号明觉。有语录。
戴圣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1698 【介绍】: 清山东历城人,字无聪。以贡生任太平府通判,迁陕西乾州知州,累擢淮徐道副使,首请除徐州荒田赋。宿迁河决,率民筑堤,不避艰危。以故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