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38
词典
24
分类词汇
209
佛典
4
其它
1
共209,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聪达
方拙
慧根
颖拔
明锐
博敏
明聪
奇颖
灵慧
辩慧
敏博
聪俊
周敏
解明
慧解
《漢語大詞典》:
聪达(聰達)
聪明而通达事理。
《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
:“聪达有材,帝甚爱之。” 汉 王符
《
潜夫论·赞学
》
:“及使从师就学,按经而行,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庶矣。” 晋
葛洪
《
抱朴子·酒诫
》
:“ 于公 聪达,明於听断,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明
方孝孺
《郑生祐哀辞》
:“子美好兮死谁尤,既聪达兮又慧哲。”
分類:
聪明
通达事理
《漢語大詞典》:
方拙
(1).刚直而不知变通。 唐
孟郊
《灞上轻薄行》
:“自嘆方拙身,忽随轻薄伦。” 后蜀 何光远
《
鉴诫录·语忌诫
》
:“ 仁遇 行伍出身,语多方拙。”
(2).指方正朴拙,聪明不外露。 宋
陈傅良
《送德远弟赴省》
诗:“方拙有家学,丰腴与众同。” 元
辛文房
《
唐才子传·姚合
》
:“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
分類:
刚直
方正
不知
朴拙
知变
变通
聪明
不外
外露
后蜀
《國語辭典》:
慧根
拼音:
huì gēn
1.佛教以智慧对破除烦恼,引入圣道有促进作用,故称为「慧根」,为五根之一。后多指人对佛法信悟的潜力。唐。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诗:「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2.天生的才华。如:「他在数理方面慧根不错,可以好好栽窨。」
分類:
佛教语
聪明
天资
五根
慧能
生道
《國語辭典》:
五根
拼音:
wǔ gēn
佛教用语:(1)指能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作用的感官。《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言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2)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力量的意思,指进入圣道,调伏烦恼的力量。信根是对三宝生起清净的信心。精进根是努力的长善除恶。念根是对当下每个念头、感觉都清清楚楚。定根指修习四禅。慧根指如实知四圣谛。《杂阿含经》卷二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分類:
五根
佛教
生一
善法
感觉器官
《漢語大詞典》:
颖拔(穎拔)
亦作“頴拔”。
(1).秀逸劲拔。
《
北史·杨素传
》
:“ 素 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 番州 刺史 薛道衡 ,词气頴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
(2).挺拔。 唐 郭烱
《西掖瑞柳赋》
:“始孤标而頴拔,乍苒弱而条直。”
(3).聪明超群。 唐
苏颋
《授沈佺期太子少詹事等制》
:“才标頴拔,思诣精微。” 元
揭傒斯
《何先生墓志铭》
:“先生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天下载籍,靡不贯穿。”一本作“頴拔”。
《
明史·张弼传
》
:“ 弼 自幼颖拔,善诗文,工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
分類:
聪明
挺拔
秀逸
超群
《漢語大詞典》:
明锐(明鋭)
(1).聪明锐敏。
《
新唐书·元稹传
》
:“性明鋭,遇事輒举。” 宋
叶适
《龟山杨先生祠堂记》
:“异时 景瞻 明鋭果敢,是非贤否立见。”
(2).明亮锐利。 王西彦
《古屋》
第二部三:“她的脸孔是瘦长的,一个显示聪明智睿的高额角和一双明锐的眼睛。”
分類:
明亮
聪明
锐利
锐敏
《漢語大詞典》:
博敏
(1).谓思路宽广,才思敏捷。
《
汉书·哀帝纪赞
》
:“ 孝哀 自为藩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 颜师古 注:“博,广也。敏,疾也。”
(2).博学聪明。 汉
蔡邕
《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
:“允恭博敏,惻隐仁恕,正身履道,以协闺庭。” 明
宋濂
《送吕仲善使北平采史序》
:“僉以为 北平 乃 元 主故都,其文献必有足徵者,非精练博敏之士未易以集其事。” 清
王夫之
《
薑斋诗话
》
卷二:“ 藴生 知解而不知用,亦欲夸博敏之失也。”
分類:
博学
思路
聪明
宽广
才思敏捷
《漢語大詞典》:
明聪(明聰)
聪明,才智。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
:“轨文匪同,货币斯同,神奇利用,盍殫明聪。”
分類:
聪明
才智
《漢語大詞典》:
奇颖(奇穎)
(1).非常聪明。
《
宋史·周王元俨传
》
:“ 周恭肃王 元儼 ,少奇颖, 太宗 特爱之。”
(2).奇特新颖。 宋
梅尧臣
《吕晋叔著作遗新茶》
诗:“大窠有壮液,所发必奇颖。” 鲁迅
《集外集拾遗·〈十二个〉后记》
:“旧的诗人沉默,失措,逃走了,新的诗人还未弹他的奇颖的琴。”
分類:
奇特
聪明
新颖
《國語辭典》:
灵慧(靈慧)
拼音:
líng huì
聪明颖悟。《红楼梦》第五回:「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分類:
神异
机灵
聪明
智慧
《漢語大詞典》:
辩慧(辯慧)
聪明而富于辩才。
《
墨子·尚同中
》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汉
祢衡
《鹦鹉赋》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宋 王谠
《
唐语林·补遗二
》
:“ 西蜀 官妓曰 薛涛 者,辩慧知诗。” 章炳麟
《訄书·商鞅》
:“夫使民有权者,必其辩慧之士,可与议令者也。”参见“ 才辩 ”。
分類:
聪明
辩才
《漢語大詞典》:
才辩(才辯)
亦作“ 才辨 ”。 才智机辩。
《
后汉书·列女传·蔡琰
》
:“﹝ 琰 ﹞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 晋
干宝
《
搜神记
》
卷十六:“客甚有才辨, 瞻 ( 阮瞻 )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復甚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
之二:“一朝鹏举,万里鸞翔,纵任才辩,游説君王。”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
:“ 瞻眠 通敏有才辨,其气甚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
:“使绝域一科,以能通各国公法、各国条约章程,才辩开敏者为及格。”
分類:
才辩
才智
《漢語大詞典》:
敏博
聪明博学。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
:“﹝ 李章武 ﹞生而敏博,遇事便了。”
《
明史·刘定之传
》
:“有质 宋 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分類:
聪明
博学
《漢語大詞典》:
聪俊(聰俊)
(1).聪明卓异。
《
南史·儒林传·张讥
》
:“ 讥 幼聪俊,有思理。” 唐
张鷟
《
朝野佥载
》
卷五:“ 元嘉 少聪俊。左手画员,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羣羊,兼成四十字诗,一时而就,足书五言一絶。” 元
无名氏
《云窗梦》
第二折:“那廝使心机卖聪俊,不隄防俺这一棍。”
(2).聪明秀美。
《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母亲 吴氏 年纪不满三十,且是生得聪俊飘逸。” 杨朔
《黄海日出处》
:“ 黄世杰 心里立刻涌起 魏春 大娘那张慈祥的脸,涌起她那对双生小外孙的伶俐聪俊的娇样儿。”
分類:
聪明
明秀
秀美
卓异
《漢語大詞典》:
周敏
(1).谓文词博赡,才思敏捷。 唐
元稹
《李珝监察御史制》
:“以尔 珝 文学周敏,操行端方,执丧有闻,俯以就制。”
(2).通达聪明。 唐
令狐楚
《为郑儋谢河东节度表》
:“监使 李辅光 器能周敏,智识通明。”
(3).周密敏捷。 宋
苏轼
《乞擢用程遵彦状》
:“﹝ 遵彦 ﹞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典丽,三者皆有可观。”
分類:
通达
文词
达聪
聪明
敏捷
才思敏捷
《漢語大詞典》:
解明
(1).晓悟聪明。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品藻
》
:“ 刘令言 始入 洛 ,见诸名士而叹曰:‘ 王夷甫 太解明。’”
(2).解释;阐明。 明
李贽
《与友人书》
:“ 文王 因象以设卦,因卦以立爻,而夫子为之传,直取本卦爻之象而敷衍之,即所繫之辞而解明之,极易看,亦极难看。”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
:“ 蒲力汗诺夫 在这里,却将这作为重要的艺术生产的问题,解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阶级间的矛盾。”
分類:
解释
晓悟
聪明
阐明
《漢語大詞典》:
慧解
(1).佛教语。谓智慧颖悟。 南朝 梁 慧皎
《
高僧传·义解·释慧远
》
:“ 远 藉慧解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
:“抑人类者,其巨雀无明之遗卵歟?无明故,背慧解而生横计;横计虽妄,举世不以为非。”
(2).指聪明解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侠妇人》
:“为买一妾,不知何许人也,性慧解,有姿色。”
分類:
佛教语
聪明
明解
解事
智慧
颖悟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