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收敛(收斂)  拼音:shōu liàn
1.收取租税。《礼记。月令》:「命百官,始收敛。」《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褒珦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间。」
2.收穫禾稼。《大戴礼记。千乘》:「方秋三月,收敛以时。」宋。陆游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诗:「霜晴收敛少在家,饼饵今冬不忧窄。」
3.行为较为检点严肃,而不再放纵。《汉书。卷七○。傅常郑甘陈段传。陈汤》:「陈汤傥𦳝,不自收敛。」清。李渔《比目鱼》第一一出:「用豪奴,使狠仆,非是我不知收敛。」
4.数学上指一数列或级数,当其项数增至无限大,而它的值趋近于某数时,称此数列或级数为「收敛」。
《國語辭典》:积聚(積聚)  拼音:jī jù
1.累积聚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
2.累积聚集的财物。《红楼梦》第四七回:「家里是没有的积聚的,纵有几个钱来,随手就光的。」
《漢語大詞典》:掊敛(掊斂)
聚敛;搜刮。旧唐书·王播传:“ 播 至 淮南 ……设法掊敛,比屋嗟怨。”旧五代史·晋书·李金全传:“ 天成 中,授 涇州 节度使,在镇数年,以掊敛为务。”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掊敛民财,十室九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广西先后守将优劣:“﹝ 柳安远 ﹞未尝有心於掊敛,待之如一。”
分類:聚敛搜刮
《漢語大詞典》:裒聚
搜集;聚敛。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王羲之 书,旧传惟《乐毅论》乃 羲之 亲书于石,其佗皆纸素所传。 唐太宗 裒聚二 王 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在。其后随 太宗 入 昭陵 。” 明 唐顺之 《与郑户部书》:“盖自来督赋之使,多以徵敛裒聚为功,而执事独以宽大行之,是以始及下车,而应感已若此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询於沿边土豪并内地故老,博采参较,得之甚详,以至稽求载籍,质证时务,用是裒聚撰述,以副陛下委任之意。”
分類:搜集聚敛
《國語辭典》:攒积(儹積)  拼音:zǎn jī
积存钱财。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祖宗积德合兴旺〉曲:「钱财广盛根基壮,快斡旋,会攒积,能生放。」也作「积攒」。
分類:聚敛蓄积
《漢語大詞典》:掊聚
聚敛;搜括。 宋 李纲 《乞正李宏擅杀马友典刑奏状》:“虽胁制官吏,搔扰百姓,掊聚钱粮,赡养徒众,不无过恶,然实未见有背负朝廷之迹。”宋史·食货志下八:“自 唐 室藩镇多便宜从事,擅其征利,以及 五季 ,诸国益务掊聚财货以自赡,故征算尤繁。”
分類:聚敛搜括
《漢語大詞典》:营聚(營聚)
(1).置办储备。 宋 司马光 《训俭示康》:“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2).聚敛;搜刮财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历任官吏竞相营聚,有的贪污所积,多至万金。”
《漢語大詞典》:辜榷
亦作“ 辜搉 ”。
(1).搜括;聚敛。汉书·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 咸 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今案辜榷双声字也。广雅曰:‘嫴榷,都凡也。’故总括财利谓之辜榷。”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卖买而自取其利。”
(2).大略,梗概。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略陈旨趣,亦谓之辜榷。”
(3).查对;计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曰:‘某所收别置一所,请覆之。’王辜榷良久,无丝毫盈絀,如衡而止;王大奇之。”
《漢語大詞典》:裒会(裒會)
犹聚敛。新唐书·皇甫鎛传:“ 宪宗 方伐 蔡 ,急於用度。 鎛 裒会严亟,以办济师,帝悦,进兼御史大夫。”
分類:聚敛
《漢語大詞典》:攒敛(攢斂)
聚敛。《元典章·兵部三·站赤》:“今体知得,诸处站赤例於马户处冒行攒敛羊酒、米麪、首思等物。”
分類:聚敛
《漢語大詞典》:措敛(措斂)
聚敛。墨子·非乐上:“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二:“‘措’字以‘昔’为声。措敛,亦与‘籍敛’同。”
分類:聚敛
《漢語大詞典》:捊取
引聚;聚敛。《诗·大雅·緜》“捄之陾陾” 郑玄 笺“捄,捊也” 唐 孔颖达 疏:“説文云:‘捊,引取也。’故以捄为捊,言捊取壤土,盛之以虆。”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及以釐金捊取,以昭信票乞贷,岂不曰吾以事国家,非少府私之也。”
分類:聚敛
《國語辭典》:封殖  拼音:fēng zhí
1.聚敛财物。隋。卢思道劳生论〉:「冠帻劫人,厚自封殖。」
2.栽培。《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
《國語辭典》:掊克  拼音:póu kè
1.以苛税敛聚财物。《诗经。大雅。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也作「掊刻」、「掊剋」、「裒刻」、「裒剋」。
2.不贤良的人。《孟子。告子下》:「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國語辭典》:掊剋  拼音:póu kè
以苛税聚敛财物。《抱朴子。自叙》:「惚恫官府之间,以窥掊剋之益,内以誇妻妾,外以钓名位。」也作「掊克」。
《漢語大詞典》:斛面
官吏收赋粮时的一种额外聚敛。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输租得自概量,无斛面,吏之一切聚歛,略皆不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每乡创官庄一所,每租一石,明减二斗,不许多收斛面。”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州县无以供,则豪夺於民,於是取之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而民困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