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教职员
教职员工
量才称职
分类词汇
任事
称是
举职
振职
允称
善职
塞职
称责
佛类词典
受职
受职灌顶
毗职吉蹉
毗职多钵臈婆
《國語辭典》:教职员(教職員)  拼音:jiào zhí yuán
学校里的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合称。
《高级汉语词典》:教职员工  拼音:jiào zhí yuán gōng
教育机构的全体教学和行政人员
《高级汉语词典》:量才称职
审量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
《國語辭典》:任事  拼音:rèn shì
1.委任职务。《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唐。韩愈 与郑相公书:「孟氏兄弟在江东未至,先与相识,亦甚循善,所虑才干不足任事。」
2.担当事务。《史记。卷八○。乐毅传》:「执政任事之臣,脩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
3.无论什么事。《金瓶梅》第七二回:「名永寿,贴刑,不止二十岁,捏出水儿来的一个小后生,任事儿不知道。」
《國語辭典》:称是(稱是)  拼音:chēng shì
1.相等相副。《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2.表示赞成、肯定。《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听了这话,甚合己意,点头称是。」
分類:称职
《漢語大詞典》:举职(舉職)
(1).起用被废黜的官员。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宽民,宥罪举职。” 杜预 注:“举职,修废官。”
(2).尽职;称职。旧唐书·牛僧孺传:“会宰相请广諫员。 宣宗 曰:‘諫臣惟能举职为可,奚用众耶?’”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久处剧任,殊以不能举职为愧。”
《漢語大詞典》:振职(振職)
称职。新唐书·戴胄传:“ 胄 明敏,长於操决,无宿疑。议者美其振职。”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自来封駮之司,名存而职不振,今 剡 振职矣。”
分類:称职
《漢語大詞典》:允称(允稱)
谓称职。北史·羊祉传:“ 祉 歷官累朝,当官允称。”
分類:称职
《漢語大詞典》:善职(善職)
犹称职。新唐书·岑文本传:“时 颜师古 为侍郎,自 武德 以来,詔誥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 文本 ,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分類:称职
《國語辭典》:塞职(塞職)  拼音:sè zhí
称职。唐。元稹裴注等可侍御史制〉:「当僧孺慎简之初,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回惑顾虑于豪黠,而姑以揖让步趋之际为塞职乎?」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
分類:称职
《漢語大詞典》:称责(稱責)
举债。责,通“ 债 ”。周礼·天官·小宰:“听称责,以傅别。” 郑玄 注:“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也。” 贾公彦 疏:“称责,谓举责生子,彼此俱为称意,故为称责,於官於民,俱是称也。”
尽责;称职。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 稹 燮赞无状,孤负明恩,天付郡符,官未称责,日夜忧畏,岂暇为文?”
受职
【佛学大辞典】
(修法)受职灌顶也。(参见:灌顶)
受职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即传法灌顶也。(参见:灌顶)
毗职吉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Vicikitsa%,译曰疑。唯识述记六末曰:「又如职吉蹉是治疗义,毗职吉蹉是疑义。」
毗职多钵臈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Vijitaprabha,北印度王子。译曰调伏光。见慈恩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