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洗雪  拼音:xǐ xuě
1.洗刷冤屈与耻辱。《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唐。程长文狱中书情上使君〉诗:「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无玷缺。」也作「洗削」。
2.赦免。唐。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前后恩赦节文未该及者,亦宜洗雪,勿以为累。」唐。李德裕 讨刘稹制:「如能感喻刘稹,束身归朝,必当待之如初,特与洗雪。」
《國語辭典》:刷耻(刷恥)  拼音:shuā chǐ
雪恨。《汉书。卷六。武帝纪》:「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繇。」《新唐书。卷一○七。陈子昂传》:「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分類:洗雪耻辱
《漢語大詞典》:雪复(雪復)
洗刷耻辱,收复失地。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祖逖 ﹞乃説 中宗 雪復神州之计。”《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此是大家国,今为恶子所夺,而见驱摈,意颇忿惋,规欲雪復。”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志存雪復,屡请居边。”
《漢語大詞典》:怀羞(懷羞)
心怀羞愧;感到耻辱。 唐 赵嘏 《下第》诗:“南谿抱瓮客,失意自怀羞。”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 诸葛 怀羞,高人齿冷?”
《漢語大詞典》:忧辱(憂辱)
忧痛耻辱。孟子·离娄上:“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北齐书·文襄纪:“ 东魏 主不堪忧辱,咏 谢灵运 诗曰:‘ 韩 亡 子房 奋, 秦 帝 鲁连 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因流涕。”《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今 晋 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解,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
分類:耻辱
《國語辭典》:蒙羞  拼音:méng xiū
遭受羞辱。如:「为人子女者要堂堂正正做人,千万不可作奸犯科,致使父母蒙羞。」
《漢語大詞典》:仇耻(仇恥)
(1).痛恨蒙受耻辱。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仇耻者必思报復, 夏 少康 、 越 句践 、 汉武帝 、 唐太宗 是也。”
(2).仇恨和耻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君意见书》:“进则不能为祖国洗濯仇耻,退亦不克得 满洲 信任。”
《漢語大詞典》:忍诟(忍詬)
亦作“ 忍垢 ”。亦作“ 忍訽 ”。 忍受耻辱。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垢,辱也。”吕氏春秋·离俗作“忍訽”。荀子·解蔽:“彊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詬。”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 明 李贽 《又与焦弱侯书》:“受辱於关吏,忍詬於市易。” 清 顾炎武 《常熟陈君墓志铭》:“与人和厚,能忍訽不争。” 章炳麟 《蕲黄母铭》:“劳形忍詬,以顾鬻子。”
分類:忍受耻辱
《漢語大詞典》:愤耻(憤恥)
(1).积久之耻辱。 唐 李翱 《论事疏表》:“窃见陛下即位以来,招怀不廷之臣,诛寇贼十餘事,刷五圣之愤耻,为后代之根本,自古中兴之盛,孰有及者?”
(2).愤恨羞耻。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第一节:“自见乙未 马关 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
《漢語大詞典》:怀耻(懷恥)
忍受耻辱;感到羞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大人含弘,藏垢怀耻。”后汉书·桓荣传论:“若夫一言纳赏,志士为之怀耻。”
《漢語大詞典》:败辱(敗辱)
(1).失败与耻辱。 唐 韩愈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夫行发於身加於人,言发乎邇见乎远,苟不慎也,败辱随之。”
(2).谓败坏他人名声,使遭受污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里人 魏名 夙狡獪,与 仲 家积不相能,事事思中伤之。因 邵 寡,伪造浮言以相败辱。”
《漢語大詞典》:遭辱
遭受耻辱。 唐 皮日休 《何武传》:“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封神演义》第七八回:“不知顺逆先遭辱,犹欲鸿钧説反盈。”
分類:遭受耻辱
《漢語大詞典》:中垢
隐暗,污秽。《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毛 传:“中垢,言闇冥也。” 朱熹 集传:“中,隐暗也;垢,污秽也。”一说,蒙受耻辱。 王引之 经义述闻·诗经下:“中,得也。垢当读为詬。詬,耻辱也。不顺之人,行不顺之事以得耻辱,故曰:‘征以中垢。’”
《漢語大詞典》:追戮
对死者追加耻辱。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齐 崔杼 、 郑 归生 ,皆加追戮。”明史·陈性善传:“ 燕王 入京师,詔追戮 性善 ,徙其家於边。”
《漢語大詞典》:穷辱(窮辱)
困穷耻辱。战国策·秦策三:“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分類:困穷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