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5,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穿耳施珠
墙有缝,壁有耳
强弓絓耳
墙风壁耳
墙有风,壁有耳
普耳
秋风过耳
窃钟掩耳
倾耳而听
爬耳搔腮
闹耳朵
挠腮撧耳
逆耳利行
逆耳之言
泥耳笼首
《分类字锦》:穿耳施珠
释名:穿耳施珠曰珰。又唐书南蛮传:南平獠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者饰以珠珰。
《國語辭典》:墙有缝,壁有耳(牆有縫,壁有耳)  拼音:qiáng yǒu fèng,bì yǒu ěr
比喻秘密容易泄露出去。《金瓶梅》第八十六回:「你打骂他不打紧,『墙有缝,壁有耳。』」
分類:外泄
《分类字锦》:强弓絓耳(强弓絓耳)
宋史郭进传:牛思进者,祁州无极人。少从军,以膂力闻。尝取强弓絓于耳,以手引之令满。又负墙立,力士二人撮其乳曳之,嶷然不动。
分类:
《國語辭典》:墙风壁耳(牆風壁耳)  拼音:qiáng fēng bì ěr
墙的缝隙易漏风,隔墙亦有耳。比喻秘密容易外泄。如:「小心!墙风壁耳,万一传出去,我俩可是吃不完兜著走。」
《漢語大詞典》:墙有风,壁有耳(牆有風,壁有耳)
比喻秘密容易泄露。 孙锦标 《通俗常语疏证·言语》引 明 阮大鋮 《春灯谜记》:“墙有风,壁有耳。防口舌,有哄传。”亦省作“ 墙风壁耳 ”。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逮捕》:“你想墙风壁耳,万一传了出去,説我窝藏 徐锡麟 的党羽,叫我如何吃得罪起?”
《漢語大詞典》:普耳
即普尔钱。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西域 贡赋,以钱折粮,名曰腾格,又名普耳。”参见“ 普尔钱 ”。
分類:普尔钱
《漢語大詞典》:普尔钱(普爾錢)
清 代 新疆 、 西藏 地区通行的钱币。 乾隆 时在 阿克苏 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 嘉庆 以后所铸,仍多用 乾隆 字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西域赤铜普尔钱,一当内地之五。”参阅《清文献通考·钱币五》《清续文献通考·钱币一》
《國語辭典》:秋风过耳(秋風過耳)  拼音:qiū fēng guò ěr
比喻漠不关心。元。汪元亨〈沉醉东风。纱帽短妆些样子〉曲:「闲共渔樵讲论时,说富贵秋风过耳。」《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富贵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吾何爱焉?」
《國語辭典》:窃钟掩耳(竊鐘掩耳)  拼音:qiè zhōng yǎn ěr
书载有人得到一口大钟,因钟太大,难以背负带走,就想将钟敲碎,又担心钟的声音太大,被别人听见将钟抢走,于是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如此别人就听不见了。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后用以比喻想要隐瞒别人,结果却只是自己欺骗自己。《晋书。卷一。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分類:自欺欺人
《國語辭典》:掩耳盗钟(掩耳盜鐘)  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漢語大詞典》:倾耳而听
倾:侧向一边。形容集中注意地听。例如: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孔子《闲居》
《國語辭典》:爬耳搔腮  拼音:pá ěr sāo sāi
形容人在喜悦、生气、焦急或苦闷时的神情。如:「瞧他那副爬耳搔腮的焦急样,不禁令人发噱。」也作「抓耳挠腮」、「抓耳搔腮」。
分類:急切无奈
《漢語大詞典》:闹耳朵(鬧耳朵)
形容嘈杂。 老舍 《离婚》第五:“进了公事房,嘻嘻嘻,讨论着,辩论着彼此的私事,孩子闹耳朵,老太太办生日,春华楼一号女招待。”
分類:嘈杂
《漢語大詞典》:挠腮撧耳(撓腮撧耳)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國語辭典》:逆耳利行  拼音:nì ěr lì xíng
忠诚正直之言听来虽使人不悦,却有益于行为的改善。《旧唐书。卷九三。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國語辭典》:逆耳之言  拼音:nì ěr zhī yán
不中听、不顺耳的话,通常指忠告。《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严程阚薛传。张纮》:「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漢語大詞典》:泥耳笼首(泥耳籠首)
古代一种酷刑。以泥封耳,以笼罩首。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詆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泥耳笼首,枷楔兼暴,拉胁籤爪,悬髮熏目,号曰‘狱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