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5,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耳聒子
耳掴
耳掴子
耳管
耳贯小环
耳光子
耳戳
耳唇
耳倕
耳舱
耳巴
耳扒
耳白于面
耳伴
耳绊
《漢語大詞典》:耳聒子
耳刮子,耳光。《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这是那个説?快叫来,打他几个耳聒子,戒他下次不许説谎!”
分類:耳光
《漢語大詞典》:耳掴(耳摑)
方言。耳光。 骆宾基 《可疑的人》二:“当他回第一句话的时候,他就被连续地打了七八记耳掴。”亦作“ 耳摑子 ”。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我老大的耳掴子就打上来了!”
分類:方言耳光
《國語辭典》:耳掴子(耳摑子)  拼音:ěr guó zi
耳光。如:「父亲一气之下,赏了大哥几下耳掴子。」也作「耳光」。
《漢語大詞典》:耳掴(耳摑)
方言。耳光。 骆宾基 《可疑的人》二:“当他回第一句话的时候,他就被连续地打了七八记耳掴。”亦作“ 耳摑子 ”。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我老大的耳掴子就打上来了!”
分類:方言耳光
《漢語大詞典》:耳管
即耳朵。 茅盾 《风景谈》:“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参见“ 耳朵 ”。
分類:耳朵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与动物的耳,俗称为「耳朵」。《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听在耳朵里,忙叫长随去问那走堂的。」《老残游记》第一四回:「耳朵里不住的听了说:『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3.指探听消息的人。如:「我总疑心他是对方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
《分类字锦》:耳贯小环(耳贯小环)
南史林邑国传男女皆以横幅古贝绕腰以下谓之干漫亦曰都漫穿耳贯小环
分类:珰珥
《漢語大詞典》:耳光子
即耳光。《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却待挣扎, 白秀英 再赶入去,老大耳光子只顾打。”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平氏 大怒,把他駡了一顿,连打几箇耳光子,连主人家也数落了几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他知道这样不对,但到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恨不得用耳光子,改变某个农民落后的一面。”参见“ 耳光 ”。
分類:耳光
《國語辭典》:耳光  拼音:ěr guāng
在脸颊上打一巴掌。《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放了一只手,看著和尚脸上,只一拍,打个大耳光。」《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们少爷今天出去,一定吃了人家两个耳光没有回手,所以那般动怒。」也作「刮子」、「聒子」、「耳刮子」、「耳聒子」、「耳掴子」。
《漢語大詞典》:耳戳
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来识别牛)
《漢語大詞典》:耳唇
方言。即耳垂。 老舍 《骆驼祥子》五:“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参见“ 耳垂 ”。
分類:方言耳垂
《國語辭典》:耳垂  拼音:ěr chuí
耳翼的一个小叶。在耳翼下垂的部分,含有纤维与脂肪组织,但无软骨。
《漢語大詞典》:耳倕
耳垂。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脸上﹞有两个大耳倕,圆乎乎,厚墩墩,朝下垂着。”
分類:耳垂
《漢語大詞典》:耳舱(耳艙)
船只舷侧的舱室。《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船老闆不相信,亲自到耳舱裡看了一遍,又掀开地板找了一会,统通没有,连称奇怪。”
分類:船只
《漢語大詞典》:耳巴
耳光;巴掌。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七章:“他说错了,歇一会儿到房间里打他耳巴!”
分類:耳光巴掌
《漢語大詞典》:耳扒
即耳挖。 朱自清 《小舱中的现代》:“竹耳扒,破费你老人家一个板;只当空手要的!”参见“ 耳挖 ”。
《漢語大詞典》:耳挖
掏耳垢的用具。常以竹、木、牛角或金属制成。有时也作为饰物,其末并可用来剔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 景兰江 讲价钱买了。”亦称“ 耳挖子 ”。红楼梦第二八回:“只见 凤姐儿 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这时候他娘儿两个头上的金簪子、银耳挖子,统通被差上拿去,説是贼贜,要交给老爷的。”
《分类字锦》:耳白于面(耳白于面)
谈丛六一为布衣客相之曰耳白于面名则远闻唇不贴齿一生惹言语毁誉岂亦有命耶
仇池笔记欧阳文忠公尝语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著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
分类:相术
《漢語大詞典》:耳伴
见“ 耳畔 ”。
《漢語大詞典》:耳畔
亦作“ 耳伴 ”。 耳边。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阿弥陀佛 念几声,耳伴清寧倒伶俐。”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耳畔有促之起者,一举目,则帆檣错杂,烟波浩然,盖已抵 申江 矣。” 茅盾 《子夜》十三:“这一声在耳畔的呼唤,把 朱桂英 乱跳的心镇定了。”
《漢語大詞典》:耳绊(耳絆)
鞋帽上作带子穿系之用的扣绊,以状如耳,故名。 郭沫若 《广寒宫》:“他又戴一顶红耳绊儿的黄风帽儿。” 郭沫若 《豕蹄·漆园吏游梁》:“有时应该上耳绊的时候,他又打过了,只得退转来再打。退转来又把耳绊上歪了的时候也有。”
分類:帽上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