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5,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耳斡
耳斡儿
耳屋
耳下腺
耳消耳息
耳穴
耳熏目染
耳丫子
耳炎
耳檐儿
耳咽管
耳摇层云
耳擪
耳治
耳后风生
《漢語大詞典》:耳斡
即耳挖。《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于是向头上拔下一根闹银耳斡儿来,重一钱。”《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 雪娥 又留一个银折盂、一根金耳斡、一件青綾袄、一条黄綾裙,谢了他两口儿。”参见“ 耳挖 ”。
《漢語大詞典》:耳挖
掏耳垢的用具。常以竹、木、牛角或金属制成。有时也作为饰物,其末并可用来剔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 景兰江 讲价钱买了。”亦称“ 耳挖子 ”。红楼梦第二八回:“只见 凤姐儿 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这时候他娘儿两个头上的金簪子、银耳挖子,统通被差上拿去,説是贼贜,要交给老爷的。”
《高级汉语词典》:耳斡儿
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
《漢語大詞典》:耳屋
即耳房。 刘真 《春大姐》:“ 玉春 哗啦推开了北耳屋的门,娘睁圆了眼睛:‘哟!这些粮食都是自己的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一:“打那时起, 常明义 就抱着他的老生儿子 常秋生 ,住进这 关帝庙 的一间耳屋里。”参见“ 耳房 ”。
分類:开篇
《國語辭典》:耳房  拼音:ěr fáng
正房两旁的小屋。《水浒传》第五回:「胡乱教师父在外面耳房中歇一宵。夜间如若外面热闹,不可出来窥望。」《红楼梦》第三回:「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國語辭典》:耳下腺  拼音:ěr xià xiàn
两耳下方分泌唾液的腺体。可分泌唾液至口腔,内含淀粉酶及黏液素,可帮淀粉分解及润滑食物。也称为「腮腺」。
《國語辭典》:耳消耳息  拼音:ěr xiāo ěr xí
耳边所听到的消息。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我耳消耳息,打听的深州饶阳县,有个小厮,唤做甚么吃刘千。」
分類:听闻消息
《國語辭典》:耳穴  拼音:ěr xué
耳针治疗上的刺激点。当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会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反应,这些部位即为耳针治疗上的刺激点。
《高级汉语词典》:耳熏目染  拼音:ěr xūn mù rǎn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漢語大詞典》:耳丫子
方言。耳朵。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火狐皮帽的耳扇往两边翘起,露出半截耳丫子。”
分類:方言耳朵
《高级汉语词典》:耳炎  拼音:ěr yán
耳的炎症
《漢語大詞典》:耳檐儿(耳簷兒)
即耳衣。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 朱买臣 巧言不如直道,买马也索糴料,耳簷儿当不的胡帽。”按,胡帽,毡帽之属。“耳簷儿当不的胡帽”,比喻小东西不能派大用场。参见“ 耳衣 ”。
《國語辭典》:耳衣  拼音:ěr yī
冬天禦寒用的耳帽。唐。李廓 送振武将军诗:「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國語辭典》:耳咽管  拼音:ěr yān guǎn
由鼻咽左右两侧通至中耳之鼓室的管子。有平衡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功能。因发现人为欧斯达氏(Eustacho),也称为「欧氏管」。
《分类字锦》:耳摇层云(耳摇层云)
柳宗元晋问耳摇层云腹梢众木寂寥远游不夕而复
分类:
《分类字锦》:耳擪
王安石 牵襟时而见,著帽耳才擪。
分类:
《漢語大詞典》:耳治
(1).谓以耳闻。《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於 宋 ,四境之内曰 宋 。后数,散辞也,耳治也。” 杨士勋 疏:“耳治也者,谓陨石先以耳闻。”
(2).指教学中的听讲。 朱自清 《标准与尺度·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漢語大詞典》:耳后风生(耳後風生)
形容驰驱极速。梁书·曹景宗传:“ 景宗 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靂声,箭如饿鴟叫。平泽中逐麞,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飢食其肉,甜如甘露浆。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如老之将至。’”
分類:驰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