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5,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迅雷不及掩耳
以耳代目
以耳为目
咬耳朵
洗耳不听
洗耳恭听
洗耳拱听
息在耳中
续耳称冠
袖如充耳
袖如充耳
袖手充耳
小耳朵
逆耳忠言
蹑足附耳
《國語辭典》:迅雷不及掩耳  拼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雷声突然响起,令人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动迅速,令人防备不及。《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然后以得胜之兵,掩诸侯之后,出其不意,彼前后受敌,一战乃成擒耳。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此诚不出世之功也。」也作「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及掩耳」。
《漢語大詞典》:以耳代目
(1).盲人目不能视,凭听觉来了解外界事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具白请教之意。僧(瞽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 王 请以耳代目。”
(2).犹言以耳为目。 清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人盛称扬 韩愈 矣,其文章道谊,莫或訾议。以耳代目之説,固结於人心,师表神明之弗暇,况从而指斥乎?我则未敢过信也。” 臧克家 《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國語辭典》:以耳为目(以耳為目)  拼音:yǐ ěr wéi mù
比喻只听信别人的话而不亲自了解实情。《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据我那小东人说来,十三妹姑娘怎得个孝义,怎得个英雄;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也作「以耳代目」。
《國語辭典》:咬耳朵  拼音:yǎo ěr duo
靠近别人耳朵说悄悄话。《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不敢高声,都凑上去,同周老爷咬耳朵。」《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弄得跼蹐不安,只得拉了定辉去咬耳朵。」
《高级汉语词典》:洗耳不听
喻厌闻世事
《國語辭典》:洗耳恭听(洗耳恭聽)  拼音:xǐ ěr gōng tīng
专心、恭敬的聆听。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镜花缘》第七八回:「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也作「洗耳拱听」。
《國語辭典》:洗耳拱听(洗耳拱聽)  拼音:xǐ ěr gǒng tīng
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必须再求一风月艳丽之曲,我等洗耳拱听,幸勿推辞。」也作「洗耳恭听」。
《國語辭典》:洗耳恭听(洗耳恭聽)  拼音:xǐ ěr gōng tīng
专心、恭敬的聆听。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镜花缘》第七八回:「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也作「洗耳拱听」。
《分类字锦》:息在耳中
定命录:袁天纲见李峤睡无喘息,初大惊怪,良久侦候其出入,息在耳中,遂起贺其母曰:郎君必大贵,寿是龟息也。
分类:
《分类字锦》:续耳称冠(续耳称冠)
后汉书舆服志:至孝文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后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武者短耳,称其冠也。注:冠进贤者宜长耳,冠惠文者宜短耳,各随其宜。晋书舆服志:汉注曰:冠进贤者宜长耳,今介帻也;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上帻也。始时各随所宜,后遂因冠为别。
分类:
《國語辭典》:袖如充耳(褎如充耳)  拼音:yòu rú chōng ěr
比喻士大夫服饰华美,却不能与德行相称。《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
《高级汉语词典》:袖如充耳
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
《漢語大詞典》:袖手充耳
谓不闻不问。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从旁解纷者,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分類:不闻不问
《國語辭典》:小耳朵  拼音:xiǎo ěr duo
1.间谍、眼线。《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三荷包在省的时候,早同他拜过把子,好托他在大人跟前做个小耳朵。」
2.一种小型家庭式的地面电台碟盘天线。具有辐射元件及抛物形反射器,可将辐射功率缩集成束,以增强接收力。再加装解码器即可接受来自通讯卫星所传来的节目。
分類:偷听消息
《国语辞典》:逆耳忠言  拼音:nì ěr zhōng yán
忠诚劝诫的言语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谁想此人不听某之言,他久后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也作「忠言逆耳」。
《国语辞典》:蹑足附耳(蹑足附耳)  拼音:niè zú fù ěr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汉张良蹑足附耳,东方朔洗髓伐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