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达磨之塔所也。塔记曰:「大师化缘已毕,传法得人,乃端居而逝,即大同二年十二月五日也。葬于熊耳山,起塔定林寺。」大明一统志二十九河南府曰:「熊耳山在卢氏县,山连永宁,两峰相并如熊耳。」
(地名)达磨之塔所也。塔记曰:「大师化缘已毕,传法得人,乃端居而逝,即大同二年十二月五日也。葬于熊耳山,起塔定林寺。」大明一统志二十九河南府曰:「熊耳山在卢氏县,山连永宁,两峰相并如熊耳。」
檀耳
【佛学大辞典】
(物名)旃檀耳之略。耳者茸也。佛于最后之斋食受之而涅槃。(参见:旃檀耳)
(物名)旃檀耳之略。耳者茸也。佛于最后之斋食受之而涅槃。(参见:旃檀耳)
旃檀耳
【佛学大辞典】
(饮食)生于旃檀木之耳。纯陀以之供佛。佛受之而涅槃。纯陀又作周那。长阿含经三曰:「尔时世尊于负味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中略)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阇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中略)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中略)大众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那寻设饮食供佛及僧,别煮旃檀树耳,世所珍奇,独奉世尊。佛告周那:勿以此耳与馀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辄与。」玄义七曰:「八十二岁老比丘身,诣纯陀舍,持钵乞食,食旃檀耳羹,食讫说法,果报寿命中夜而尽。」
(饮食)生于旃檀木之耳。纯陀以之供佛。佛受之而涅槃。纯陀又作周那。长阿含经三曰:「尔时世尊于负味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中略)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阇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中略)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中略)大众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那寻设饮食供佛及僧,别煮旃檀树耳,世所珍奇,独奉世尊。佛告周那:勿以此耳与馀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辄与。」玄义七曰:「八十二岁老比丘身,诣纯陀舍,持钵乞食,食旃檀耳羹,食讫说法,果报寿命中夜而尽。」
耳根清净
【俗语佛源】
听不到胡言乱语、嘈杂的声音,俗谓「耳根清净」。这个词语出于《圆觉净》卷上:「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耳根,「六根」之一,指听觉器官及其功能。所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灵,故佛多以音声作佛事来度化众生。「耳根清净」是「六根清净」的一类。「耳根清净」,便能达到「天耳通」,远近皆闻,能知一切众生的语言。《楞严经》卷六还指出:「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后文学中常有引用,如《水浒传》第七回:「智深也乘著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阳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多指不闻是非。如《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当是打发罗童回去,且得耳根清净。」钱钟书《围城》第214页:「这全是你不好,听了许多闲话来告诉我,否则我耳根清净,好好的不会跟人计较」(参见「六根清净」条)。(李明权)
听不到胡言乱语、嘈杂的声音,俗谓「耳根清净」。这个词语出于《圆觉净》卷上:「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耳根,「六根」之一,指听觉器官及其功能。所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灵,故佛多以音声作佛事来度化众生。「耳根清净」是「六根清净」的一类。「耳根清净」,便能达到「天耳通」,远近皆闻,能知一切众生的语言。《楞严经》卷六还指出:「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后文学中常有引用,如《水浒传》第七回:「智深也乘著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阳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多指不闻是非。如《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当是打发罗童回去,且得耳根清净。」钱钟书《围城》第214页:「这全是你不好,听了许多闲话来告诉我,否则我耳根清净,好好的不会跟人计较」(参见「六根清净」条)。(李明权)
耳不闻杀
【三藏法数】
谓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不为我故杀,是名不闻杀。
谓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不为我故杀,是名不闻杀。
耳触受
【三藏法数】
谓耳与好恶之声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耳触受。
谓耳与好恶之声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耳触受。
耳相应想
【三藏法数】
谓耳根闻声时,与识相应,而起想念,是名耳相应想。
谓耳根闻声时,与识相应,而起想念,是名耳相应想。
耳触生爱
【三藏法数】
谓耳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丝竹歌咏等种种之声,贪爱不舍,是名耳触生爱。
谓耳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丝竹歌咏等种种之声,贪爱不舍,是名耳触生爱。
耳根千二百功德
【三藏法数】
谓耳能周听,随彼声之动处,虽则有近有远,耳若静听,则十方无遗,故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谓耳能周听,随彼声之动处,虽则有近有远,耳若静听,则十方无遗,故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跋难陀龙,无耳而听
【三藏法数】
梵语跋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听,故云无耳而听。(梵语瓶沙,又云频婆娑罗,华言模实,以身模充实也。)
梵语跋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听,故云无耳而听。(梵语瓶沙,又云频婆娑罗,华言模实,以身模充实也。)
前左足喻耳
【三藏法数】
前左足喻耳者,谓龟以前左足藏于甲中,以譬众生收摄耳根,不令闻声,则不被一切声尘之所害也。
前左足喻耳者,谓龟以前左足藏于甲中,以譬众生收摄耳根,不令闻声,则不被一切声尘之所害也。
耳识缘唯实唯量境
【三藏法数】
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等实有之声,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闻声,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等实有之声,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闻声,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马耳山王
【三藏法数】
谓此山纯宝所成,一切诸果,咸产其中;以喻现前地菩萨,从于理体,起诸妙用,化导众生,以證声闻之果,如马耳山王也。
谓此山纯宝所成,一切诸果,咸产其中;以喻现前地菩萨,从于理体,起诸妙用,化导众生,以證声闻之果,如马耳山王也。
耳
【三藏法数】
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耳界
【三藏法数】
谓能闻之根,名为耳界。
谓能闻之根,名为耳界。
耳识界
【三藏法数】
谓识依耳根能闻诸声,名耳识界。
谓识依耳根能闻诸声,名耳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