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耳鼓
耳膜。亦泛指耳朵。 叶紫 《夜哨线》:“微风将一阵凄切的呜咽声送进到他的耳鼓中来。”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在这个不拘形式的讨论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撞击着 永生 的耳鼓。”
分類:耳朵
《漢語大詞典》:大耳翁
见“ 大耳儿 ”。
《漢語大詞典》:熊耳杯
杯名。 北齐 邢邵 《冬日伤志篇》:“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熊耳刻杯,飞云画罍。” 倪璠 注:“熊耳,按礼器爵上有两柱,取饮不尽之义,戒其过也。言其竞举象两熊耳也。”
《漢語大詞典》: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沈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沈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骈字类编》:洞耳
元史文宗纪:十二月十三日,将抵中庆,贼兵七千犹拒战于伽桥古壁口。兵交,裕噜特穆尔左颊中流矢,洞耳后拔矢,复与战,大捷。遂复行省治,诸军皆会驻于城中。
《漢語大詞典》:耳诵(耳誦)
分類:耳闻
《漢語大詞典》:耳韵
指感音能力。 杨朔 《笛子吹出的故事》:“女儿叫 翠娥 ,生得很秀气,是个灵巧孩子,长年受到她爹爹的熏染,也爱摆弄笛子。耳韵极强,悟性又好,春天听见鸟啸,秋天促织唱,或是海潮的声音, 翠娥 都能吹进笛子里去。”
分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