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耳根 拼音:ěr gēn
1.耳边。如:「耳根清净。」《红楼梦》第七七回:「又向迎春耳根说:『好歹打听我受罪,替我说个情儿,就是主仆一场。』」
2.耳的根部。如:「她的短发与耳根齐。」
3.佛教用语。指听觉神经。为六根之一。《大智度论》卷一:「闻用耳根闻耶?用耳识闻?用意识闻耶?」
2.耳的根部。如:「她的短发与耳根齐。」
3.佛教用语。指听觉神经。为六根之一。《大智度论》卷一:「闻用耳根闻耶?用耳识闻?用意识闻耶?」
《漢語大詞典》:黄耳
(1).狗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唐 元稹 《友封体》诗:“樺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騮声。”
(2). 晋 陆机 所饲名犬名。《晋书·陆机传》:“初 机 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 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 洛 。”后即以“黄耳”喻指信使。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黄耳定从秋后到,白头新自夜来生。” 清 顾炎武 《自笑》诗:“黄耳不来 江 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
(3).用黄金或黄铜所制的器物之耳。《易·鼎》:“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贞。”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 马非百 注:“黄耳,即黄金耳或铜耳。今各地出土古杯,椭圆形,有双耳,就是这种东西。”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是故 周公 繫爻之辞,以折足覆餗为戒,以黄耳玉鉉为吉。”
(2). 晋 陆机 所饲名犬名。《晋书·陆机传》:“初 机 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 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 洛 。”后即以“黄耳”喻指信使。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黄耳定从秋后到,白头新自夜来生。” 清 顾炎武 《自笑》诗:“黄耳不来 江 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
(3).用黄金或黄铜所制的器物之耳。《易·鼎》:“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贞。”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 马非百 注:“黄耳,即黄金耳或铜耳。今各地出土古杯,椭圆形,有双耳,就是这种东西。”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是故 周公 繫爻之辞,以折足覆餗为戒,以黄耳玉鉉为吉。”
《漢語大詞典》:耳畔
亦作“ 耳伴 ”。 耳边。《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阿弥陀佛 念几声,耳伴清寧倒伶俐。”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耳畔有促之起者,一举目,则帆檣错杂,烟波浩然,盖已抵 申江 矣。” 茅盾 《子夜》十三:“这一声在耳畔的呼唤,把 朱桂英 乱跳的心镇定了。”
《漢語大詞典》: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沈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沈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國語辭典》:牛耳 拼音:niú ěr
1.牛耳朵。《山海经。北山经》:「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
2.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称居领导地位的人为「牛耳」。宋。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2.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称居领导地位的人为「牛耳」。宋。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