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垦垡(墾垡)
泛指耕种。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近买二顷田,荷鉏自垦垡。”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后有隟地杂栽花木诗以志之》之二:“垦垡榛荒须健僕,安排井臼任山妻。”
分類:耕种
《國語辭典》:归田(歸田)  拼音:guī tián
1.归还田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2.辞官返乡,归隐田园。如:「解甲归田」。
《國語辭典》:稼穑(稼穡)  拼音:jià sè
播种与收谷。为农事的总称。《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我当初实是不知稼穑,被人鼓舞,朝歌暮乐,耗了家私。」
《國語辭典》:躬耕  拼音:gōng gēng
1.亲自耕种。《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躬耕数亩之田,归老于此地。」
2.古代天子亲自耕田,以劝农事。《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國語辭典》:耕耘  拼音:gēng yún
1.耕田与除草。泛指农田耕作的事情。《汉书。卷九。元帝纪》:「元元之民,劳于耕耘。」《薛仁贵征辽事略》:「虽若成功,得地不足耕耘,不堪畜养。」
2.比喻付出精神和劳力。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國語辭典》:田地  拼音:tián dì
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
2.地方。《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争奈那妃子与安禄山私通,却抱养禄山做孩儿。明皇得知,将安禄山差去渔阳田地,做了节度使。」
3.路程。《水浒传》第二九回:「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
4.地步、情形。《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实在因为我们国家的势力弱到这步田地,还能够同人挑衅吗?」
《国语辞典》:间作(间作)  拼音:jiàn zuò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一作物生育期间,于该作物行株间栽培另一种或多种作物的方式。
《國語辭典》:种田(種田)  拼音:zhòng tián
种植五谷蔬菜等农作物。《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也作「种地」。
《國語辭典》:官田  拼音:guān tián
公家所有的田地。如:「古时官田通常由佃农耕种。」宋。乐雷发 逃户诗:「烧侵无主墓,地占没官田。」
《國語辭典》:耕织(耕織)  拼音:gēng zhī
耕田与织布。《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文选。贾谊。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國語辭典》:代耕  拼音:dài gēng
1.以他种营生代替耕植。如官吏以禄代耕、文人以笔代耕或以舌代耕皆是。晋。潘岳〈藉田赋〉:「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南朝宋。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幸会果代耕,符守江南曲。」
2.代为耕种。如:「农机代耕」、「农地代耕」。
《國語辭典》:农耕(農耕)  拼音:nóng gēng
耕种稼穑等农务。晋。陶渊明〈桃花源〉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其父郭和以农耕为业,其母常氏乃河东路潞州黎城县常武安的妹妹。」
《國語辭典》:农田(農田)  拼音:nóng tián
可供耕种的田地。《礼记。王制》:「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
《國語辭典》:农时(農時)  拼音:nóng shí
适合从事农作物耕种、收穫等农务的时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漢語大詞典》:劝耕(勸耕)
(1).犹劝农。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尸子卷下:“ 有虞氏 身有南亩,妻有桑田, 神农 并耕而王,所以劝耕也。” 唐 杜甫 《大雨》诗:“阴色静壠亩,劝耕自官曹。”
(2).努力耕种。《汉书·食货志上》:“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糴至於甚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