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31,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不恶而严
不平而鸣
毙而后已
博而不精
并肩而行
得而诛之
倒屣而迎
得而复失
颠倒而行
抵足而卧
颠而倒之
待机而动
待时而举
大体而言
旦旦而伐
《国语辞典》:不恶而严(不恶而严)  拼音:bù è ér yán
形容不用恶声厉色即可显现出矜庄威严之状,使人敬畏。《易经。遁卦》:「《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明史。卷二八六。文苑列传二。储巏》:「好推引知名士,辟远非类,不恶而严。」
《国语辞典》:不平而鸣(不平而鸣)  拼音:bù píng ér míng
心有不平便发出抗议的言论。明。瞿佑《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国语辞典》:毙而后已(毙而后已)  拼音:bì ér hòu yǐ
死而后已。《礼记。表记》:「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国语辞典》:博而不精  拼音:bó ér bù jīng
学识广博却不精深。《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国语辞典》:并肩而行(并肩而行)  拼音:bìng jiān ér xíng
并排走在一起。如:「和好友在幽美景色中并肩而行,聊天谈心,是件快乐的事。」「两人并肩而行,消失在暮色中。」
分类:并排
《国语辞典》:得而诛之(得而诛之)  拼音:dé ér zhū zhī
比喻人恶贯满盈,人人若捉得他皆可杀他。《三国演义》第四回:「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清史稿。卷四○八。列传。李续宜》:「若正彼叛逆之名,人人得而诛之。宽其党羽,使为我用,彼势孤,终成擒耳。」
《国语辞典》:倒屣而迎  拼音:dào xǐ ér yíng
比喻热情款待宾客。参见「倒屣迎之」条。
《国语辞典》:得而复失(得而复失)  拼音:dé ér fù shī
得到后又再失去。
分类:失去
《国语辞典》:颠倒而行(颠倒而行)  拼音:diān dǎo ér xíng
不按次序、常理行事。如:「一个决策单位,如果凡事颠倒而行,必定激起众怒。」
《国语辞典》:抵足而卧(抵足而卧)  拼音:dǐ zú ér wò
同榻而眠。形容双方情谊深厚。《三国演义》第二九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也作「抵足而眠」。
《国语辞典》:颠而倒之(颠而倒之)  拼音:diān ér dǎo zhī
形容潦倒困穷。《通俗常言疏證。人事。颠而倒之》引《金印记剧》:「阿呀阿呀!人穷得颠而倒之。」
分类:潦倒困穷
《国语辞典》:待机而动(待机而动)  拼音:dài jī ér dòng
等待适当的时机而付诸行动。如:「他已做好万全的准备,如今只是待机而动。」《民国演义》第一四六回:「吴佩孚因川中局势稳定,认为时机未至,一面令他待机而动,一面令人暗地运动刘成勋部下的健将邓锡侯、陈国栋,和杨森联络,共倒刘成勋。」也作「俟机而动」。
《国语辞典》:待时而举(待时而举)  拼音:dài shí ér jǔ
等待适合的时机,才有所行动。也作「待时而动」。
《国语辞典》:大体而言(大体而言)  拼音:dà tǐ ér yán
从整体的情况的判断来说。如:「大体而言,他的成绩还算不错,只要好好的努力,一定可以金榜题名。」
分类:整体判断
《国语辞典》:旦旦而伐  拼音:dàn dàn ér fá
天天去砍伐。比喻不断的毁损。《孟子。告子上》:「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为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