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法因于敝而成于过(法因于敝而成于过)  拼音:fǎ yīn yú bì ér chéng yú guò
新法的产生是为了补旧法的弊病,但当它变为成法时,又会有新的弊端产生。明。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夫法因于敝而成于过者也。」
《国语辞典》: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拼音:bīng shēng yú shuǐ ér hán yú shuǐ
冰由水冰冻而成,温度比水冷。语本《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弟子优于老师。《幼学琼林。卷二。师生类》:「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
《国语辞典》:不贵尺璧而重寸阴(不贵尺璧而重寸阴)  拼音:bù guì chǐ bì ér zhòng cùn yīn
爱惜光阴。《淮南子。原道》:「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分类:爱惜光阴
《国语辞典》: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川渊深而鱼鳖归之)  拼音:chuān yuān shēn ér yú biē guī zhī
江海深广,自然会有鱼鳖等水生动物聚集。比喻统治者行德政,则人民自然会从各处来归附。《荀子。致士》:「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
《国语辞典》: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拼音: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
如果这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表示对某事已忍无可忍。《南齐书。卷二五。张敬儿传》:「履霜于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也作「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国语辞典》:三过其门而不入(三过其门而不入)  拼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大禹治水,几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比喻公而忘私,勤于职守。《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国语辞典》: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山而草木润)  拼音:yù zài shān ér cǎo mù rùn
玉石蕴藏山中,则草木温润茂美;比喻君子具有良好德性,即能风化万物。《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国语辞典》: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荣辱)  拼音:yī shí zú ér zhī róng rù
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求礼义廉耻。《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
《国语辞典》:以十人而制千虎  拼音:yǐ shí rén ér zhì qiān hǔ
比喻事情难以完成。《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以十人而制千虎,比言事之难胜。」
分类:完成
《国语辞典》: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忧而忧)  拼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天下人还没察觉祸患而感到忧虑之前,就事先忧虑筹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国语辞典》:陷之死地而后生(陷之死地而后生)  拼音:xiàn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语本《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势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也作「置之死地而后生」。
《国语辞典》: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  拼音: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
(谚语)不要因为善事太小而不做。比喻善事不分大小。《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国语辞典》: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  拼音: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
(谚语)不要因为小恶无害而做恶。比喻坏事不分大小。《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国语辞典》: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拼音:dù zhòng ér mù zhé,xì dà ér qiáng huài
(谚语)蠹虫众多,会蛀坏树木;裂缝逐渐增大,会使墙倾倒。比喻败类众多,必至败坏国家。《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
《国语辞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拼音: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
知道事情的结果,却不知道造成结果的原因。唐。李节〈饯潭州疏言禅师诣太原求藏经诗序〉:「论者不思释氏扶世助化之大益,而疾其雕锼䌽绘之小费。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