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31,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方而高
四月而生
死而不朽
死而复生
死而后已
死而无悔
死而无怨
听而不闻
听其言而观其行
挺身而出
挺而走险
同日而道
同日而论
同日而言
同日而语
《分类字锦》:四方而高(四方而高)
尔雅四方而高曰台
《分类字锦》:四月而生
家语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分类:
《國語辭典》:死而不朽  拼音:sǐ ér bù xiǔ
身虽死而声名长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国志。卷一五。魏书。贾逵传》:「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也作「殁而不朽」、「殁而无朽」。
《国语辞典》:死而复生(死而复生)  拼音:sǐ ér fù shēng
死去后又苏醒过来。三国魏。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红楼梦》第八二回:「好容易熬了一天,这会子瞧见你们,竟如死而复生的一样。」也作「死而复苏」。
《國語辭典》:死而后已(死而後已)  拼音:sǐ ér hòu yǐ
竭尽所能从事,到死方才停止。《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作「死而后止」。
《國語辭典》:死而无悔(死而無悔)  拼音:sǐ ér wú huǐ
即使死了仍不后悔。《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也作「死而不悔」、「死而无怨」。
《國語辭典》:死而不悔  拼音:sǐ ér bù huǐ
即使死了也不後悔。宋。李昌齡《樂善錄。卷上》:「娥生長倡家,乃能堅白自守,死而不悔。人非倡女,而不能以禮自防者,視娥得無愧恥?」也作「死而無悔」、「死而無怨」。
《国语辞典》:死而无怨(死而无怨)  拼音:sǐ ér wú yuàn
即使死了也不怨恨后悔。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与皇家,出气力,使杀我也死而无怨。」《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也作「死而不悔」、「死而无悔」。
《國語辭典》:听而不闻(聽而不聞)  拼音:tīng ér bù wén
耳朵听著,却没记在心上。形容不注意,不关心。《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镜花缘》第九○回:「这个大家都知,就只再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
《國語辭典》:听其言而观其行(聽其言而觀其行)  拼音: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ìng
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论语。公冶长》:「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分類:他说
《國語辭典》:挺身而出  拼音:tǐng shēn ér chū
遇到危难时,勇敢的站出来,担当其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文明小史》第五回:「当下见柳知府回答不出,他便挺身而出,对洋人竭力排解。」
分類:勇敢
《漢語大詞典》:挺而走险(挺而走險)
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险,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 挺险 ”。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漢語大詞典》:同日而道
同“ 同日而论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漢語大詞典》:同日而论(同日而論)
犹言相提并论。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汉 徐干 中论·智行:“ 汉高祖 数赖 张子房 权谋以建帝业,四皓虽美行而何益夫倒悬?此固不可同日而论矣。”《后汉书·李固传》:“明公踵 伯成 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分類:相提并论
《國語辭典》:同日而言  拼音:tóng rì ér yán
相提并论。《晋书。卷一二四。慕容盛载记》:「勋道之茂,岂可与周公同日而言乎!」也作「同年而语」、「同日而语」。
《國語辭典》:同日而语(同日而語)  拼音:tóng rì ér yǔ
相提并论。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也作「同年而语」、「同日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