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崇安人,字应期,号漫者。与辛弃疾友善。为诗清丽典雅。有《刻鹄集》。
全宋诗
彭止,字应期,自号漫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与辛弃疾同时。有《刻鹄集》,已佚。事见《万姓统谱》卷五四。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二一二
彭止,字应期,自号漫者,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诗笔甚高,尝谒辛弃疾,延留累月。著有《刻鹄集》,不传。见《万姓统谱》卷五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峨嵋人,俗姓杨,号龙岩隐者。受业于云顶山,通解禅法,复明外典。能诗文,善画山水佛僧,尤工画猫,人称猫和尚。晚多神异,往往言人心事辄符。年八十余坐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字约言。俗姓金。七岁丧母,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二十岁从宝云寺义通法师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讲经。与高僧慈云相结,义同手足。未几,名撼四方,净侣云集。太宗淳化间出主乾符寺,寻迁延庆寺,专事忏讲四十余年,生徒遍于东南。真宗赐号法智大师,世称四明尊者。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七祖。有《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悲忏仪》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俗姓金,名知礼,字约言。年十五出家,师事宝云寺义通法师。讲天台教观。真宗天禧四年住延庆寺,学徒甚众。有《十义书》、《融心解》等多种。
全宋文·卷一七四
知礼(九六○——一○二八),又称智礼,字约言,俗姓金氏,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幼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二十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学天台教观。端拱元年师卒,遂继席弘化。后居四明延庆院。四十馀年中,讲论佛典,修礼忏法,并与本宗「山外派」展开长期争论,开创山家派,成为天台宗著名义学高僧,后人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人称四明尊者,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九。著述宏富,有《十二门指要钞》、《观心二百问》、《金光明经文句》、《观音玄义记》、《观音义疏记》、《观经疏妙宗钞》、《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多存。见释宗晓《四明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六),《佛祖统纪》卷八。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知礼。字约言。四明金氏子。父母祷佛而生。神宇清粹。不与众伦。出家具戒。从宝云习教观。大有解入。与慈云相结。义同手足。端拱元年。宝云归寂。遂继席弘化。学众云委。咸平中。郡大旱。与慈云同修光明忏祈雨。约三日无应当。然一手供佛。忏未竟。雨已大浃。是年。遣门人如什二子。持十义书观心二百问。诣钱塘昭师室。初是。光明玄。有广略二本。景德前。钱塘恩师制发挥记。专解略本。谓。十种三法。纯谈法性。不须更立观心。广书有之者。后人擅加耳。师于是。作扶宗记。大明广书附法观心之义。谓恩师之废观心。是谓有教而无观。有梵天昭孤山圆。皆奉先门学。述辩讹。以助略书。彼此诘难往返。绵历七载。乃总结前后。为书二卷。凡十章。因为十义书。又设为二百问以质之。时。孤山居昭师座端。观如什论不已。遽白郡守。以来无公据发遣。令还不复致答。事乃已。祥符六年。建念佛施戒会。岁视为尝。且撰融心解。明一心三观。显四净土之旨。天禧改元。谓其徒曰。半偈亡躯。一句投火。圣人之心。为法如是。吾将捐身。以警懈怠。乃与异闻。结十同志。修法华忏。三载期满。将焚身以供妙经。秘书杨大年。以常住弘法为请。并诸公。交劝力止之。乃复结十僧。修大悲忏法三载。以酬素愿。是年。述消复三用章。对孤山阐义钞。四年驸马李遵勖。奏师高行遗身。上嘉叹。赐号法智。且遣内侍。至延庆寺。命修法华忏三日。为国祈福。因撰观音别行玄记。观经疏妙宗钞。天圣改元。天童凝禅师。贻书论指要钞。拣示达磨门下三人。得道浅深。为不可。师为改之。三年。大弘放生之业。五年。制光明文句记。以迫归寂。不及终帙。六年元旦。建光明忏七日。为顺寂之期。至五日。结跏趺坐。召大众说法。称佛号。奄然而逝。寿六十九。夏五十四。露龛二七日。颜貌如生。爪发俱长。塔于南城崇法院之左。师著述数十种。发明天台一家之旨。无剩义矣。诚为前达之功臣。后学之模范。独于起信。大有悟入。故多所援据。后人扁其堂。曰起信。示不忘也。师门学甚夥。而尚贤为之冠。嗣法智。主延庆。道化大行。尝晨入忏堂。见一虎伏几前。贤直进。展尼师坛于虎背。拜之。寂无所睹。奇哉。则其人为可知矣。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知礼,字约言。明州金氏子。其父母梦神僧携一童,畀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未几生礼。七岁丧母,号哭不绝,白父求出家,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得度。及长,诣宝云寺义通法师学教观圆顿之旨,一受即了。淳化中主乾符寺,寻徙保恩院,敷扬教观,学徒踵至。会明州旱,礼与慈云式同修光明忏。约三日不雨,当自焚一手。如期,果大雨。大中祥符三年,重建保恩寺,赐名“延庆”。六年建念佛施戒会。自兹以降,每岁二月望,以为常举。尝集十僧,修《法华忏》三年,更集十僧修《大悲忏》三年,积精竭诚,千日无倦。人以为难,自礼视之,乃若固然。复于佛前,并爇三指,真心妙谛,超然生死。天禧四年,赐号“法智大师”,敕令住世演教。礼以从上诸祖,阐扬净土者,多谭事相,空示观门,暂被时机,未穷圆顿。因取天台《观无量寿经疏》,研极理奥,曲畅玄风,成《妙宗钞》数万言。时方诏天生立放生池,礼舍钵资,集诸善缘,结放生会,每岁佛诞日,纵诸鱼鸟。有司以闻,敕枢密刘筠撰文,立碑院内。天圣六年正月元日将示寂,建《光明忏》七日。至五日,结跏趺坐,召众说法,称佛数百声,奄然而逝,年六十九。露龛二七日,爪发加长。阇维时,舌根不坏,若莲华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绍兴卜者,与朱赏同时。事见朱赏诗及本事。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师名全举。汾阳昭公之嗣也。初住龙舒之法华寺。后移居白云之海会寺。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自出并汾。遍诣名山。初谒荆南福昌善禅师。善问曰。回互不回互。对曰总不与么。曰为什么已吃福昌棒。对曰。一家有事百家忙。曰脱空漫语。对曰调琴澄太古。琢句体全真。又谒公安远禅师。远问作么生是伽蓝。对曰深山藏独虎。浅草露群蛇。曰作么生是伽蓝中人。对曰青松盖不匝。黄叶岂能遮。曰道什么。对曰。少年曾决龙蛇阵。老倒还听稚子歌。曰一句两句。云开月露作么生。对曰。照破祖师关。又谒延寿贤禅师。贤问。海竭人亡作么生。对曰毒蛇不咬人。曰为何如此。对曰风引溪云断。泉冲石径斜。又谒夹山真首座。真曰还见么。对曰万事全无。曰还不见么。对曰千般皆在手。举曰。首座未见澄散圣时如何。曰湖南江西。又问见后如何。曰江西湖南。举曰。却共首座一般耶。曰打草蛇惊。对曰终不捏怪。又谒福严承禅师。承问。作么生是圆融之相。对曰。木人岭上休相觑。石女溪边更不迷。举却问。如何是福严圆融之相。曰老病寻常事。龙钟没好时。又问。融即不问。如何是圆。曰法界广无边。承曰。不圆不融时如何。对曰。虚空无对面。鸟道绝东西。又问。狸奴白牯却知有。三世诸佛为什么不知有。如何是三世诸佛不知有。曰。只为太惺惺。进曰。如何是狸奴白牯却知有。曰争怪得伊。又谒石霜慈明禅师。慈明问。作么生是向上一窍。对曰二窍俱明。曰还见七十二峰么。对曰有甚掩处。曰道什么。对曰。今日触忤和尚。慈明便打。举曰。作什么。曰将谓是收番猛将。元来是行间小卒。对曰。雅淡呈秋色。馨香喷月华。又谒大愚芝禅师。芝问。古人见桃花。意作么生。对曰。曲不藏直。曰那个且从。这个作么生。对曰。市中拾得宝。比邻那得知。曰上座还知么。对曰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曰作家诗客。对曰一条红线两人牵。曰玄沙道谛当。又作么生。对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曰恰是。对曰。楼阁凌云势。峰峦叠翠层。又谒玉涧林禅师。林曰。北斗藏身事已彰。法身从此露堂堂。云门赚杀他家子。直至而今乱度量。曰我作此偈。天下人不肯。上座肯么。对曰。争敢。曰作么生。对曰。清晨升宝座。应不让南能。又谒栖贤諟禅师。问如何是佛。曰张三李四。进曰意旨如何。曰胡饼有甚汁。又谒五祖戒禅师。戒问。作么生是绝羁绊底人。对曰反手把笼头。曰却是作家。对曰背鞭打不著。曰为什么上来下去。对曰甚处见上来下去。戒便打。举曰。一言无别路。千里不逢人。又谒翠峰素禅师。素曰。风穴道。嘶风木马缘无绊。背角泥牛痛下鞭。如何。对曰。翻身师子生狞甚。谁敢当头露爪牙。曰放汝一线道。对曰七颠八倒。曰收。对曰了。又谒雪窦显禅师。显问。牛吃草。草吃牛。对曰。回头欲就尾。已隔万重关。曰应知无背面。要须常现前。对曰。验在目前。曰自领出去。又谒西湖西峰庵主。主曰。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攀。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关。举便问。如何是两重关。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对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举机辩。如电砰雷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自住持多夜参曰。诸上座。吾门之事。多少奇特。拥之不聚。推之不散。可谓活鱍鱍地。只欠承当在。虽然如此。有一人不肯在。且道不肯底人。具什么眼目。若于遮里甄别得出。山僧让禅床与上座。若也甄别不出。掷拄杖云。看取。又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境致过时。盖为生死事大。所以古人到一处所。见个村院主也须问过。如今兄弟。往往蹉过。不肯递相博问。昔龙牙问德山鉴公。仗剑取师头时如何。鉴便引颈。龙牙曰。头落也。鉴便休去。莫是德山无机锋么。为当别有道理。良久曰。德山引颈。龙牙献剑。举殁时七十馀。塔于海会。 赞曰无为子曰。生者人之所贵死者人之所畏。耻者人之所避。而泉不贵其贵。不畏其畏。不避其避。此其所以如是。吾不知其真。吾不知其伪。将质之于天地。方是时。丛林以肃严相尚。沙门以修洁相高。一有指目。重为愧耻。故泉有以矫之耳。其号泉大道。若非苟然。举公名著丛林。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华举禅师。汾阳嗣也。初住龙舒法华寺。后移居白云海会焉。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一锡出并汾。所至披靡。谒公安远公。逗青松黄叶之机。于福昌善处。逞琢句调琴之辩。又谒延寿贤。大愚芝公。夹山真首座。慈明栖贤諟。雪窦显。五祖戒公。琅琊觉。西湖西峰庵主。主。明招位下杰出者也。有偈云。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当。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光。师至。问曰。如何是两重光。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师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师机辩。如雷砰电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上堂。释迦不出世。达么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至哉斯言。达古今一贯也。尝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景致过时耶。觉范称之。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年七十馀。始殁。塔于海会。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希广。天资纯至。脱略世故。游方日。谒云盖智和尚。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智下禅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师打一坐具。智曰。此是风力所转。又问石霜琳。琳曰。汝意如何。师亦打一坐具。琳曰。好一坐具。祗是不知落处。又问真净。亦如前。净曰。他打你也打。师于言下大悟。开法瑞州九峰。衲子宗仰。有戒上座者。善医术。分卫而归。请师说法。戒出致问曰。如何是九峰境。答曰。滔滔双涧水。落落九重山。进曰。如何是境中人。答曰。长者自长。短者自短。进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如何。答曰。吃得棒也未。戒作礼而退。师顾问侍者曰。适来升座。为何事。对曰。戒药王启请。师曰。金毛狮子子。出窟便咆哮。且道。金毛师子子。是阿谁。良久云。即是今晨戒药王。即下座。晚依同门友深公于宝峰。雪夜深与师拥炉谈久。潜使人撤其卧具。及就寝置而不问。须臾熟睡。鼻息如雷。其忘物忘我如此。逸人李商老。寄以诗曰。已透云庵向上关。熏炉茗碗且开颜。头颅无意扫残雪。毳衲从来著坏山。瘦节直疑青嶂立。道心长色白鸥闲。归来天末一回首。疑在孤峰烟霭间。师高风逸韵。可想而见矣。妙喜亦尝与游。从言其大槩。是智丛林。以道者目之。真名称厥实也。
太上隐者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答人》诗1首,注文中引《古今诗话》,谓“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按《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四《赠梁道人》注引《池阳集》引北宋滕宗谅《寄隐者诗序》,谓“历山有叟,无姓名,为歌篇。近有人传《山居书事》诗”。引诗与《全唐诗》所收诗同。因知其当为北宋前期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太上隐者,与滕宗谅同时(《东坡先生诗》卷四注)。
汪廷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孝友纯至,聚族众四百余口,义居数十年。子孙有过,训以自昔兴替之事。生活简朴,出粜贫民,号汪长者。郡守欲奏表其门闾,力辞之。卒年八十九。
许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祁门人。尝寓宣州旅舍,遇客有病,为请医,终不愈。客以金百两付之,托以后事。客亡,乃为之棺殓,并以余金还其家,人称为长者。早卒,以子逖贵,赠大理评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本农家子,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乡人目为“张锄柄”。相传一日入山遇仙,食所赠桃,因忽忽若狂,绝粒食草木实。常言人隐恶,道未来祸福皆应验。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二王”之体,作字多以左手,或以足趾挟笔。口占颂偈立成,士大夫多往谒之。因度为僧人,走人间五十余年,颇多奇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东人,字守拙。善画佛道人物。真宗大中祥符初建玉清昭应宫,募天下画流,拙为右部第一人,与武元宗为对。画该宫五百灵官、众天女朝元等于壁。
全宋诗
王拙,字閒叟(《庆湖集》卷六《答王拙见寄》),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宛陵集》卷四五《赠江宁王高士诗》)。自号北山隐者(《金陵诗徵》卷五)。与梅尧臣、贺铸有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兴国人,字君行。师事刘师正。笃行自守,不交当世。英宗治平间进士。历太学博士、校书郎。哲宗绍圣中知蕲州,请老致仕。后召对,管勾宗学,寻引疾归。
全宋诗
李潜,字君行,兴国(今属江西)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一○),授新淦令(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五)。范纯礼荐除太学博士、校书郎。哲宗绍圣中,知蕲州,以朝奉郎、秘阁校理致仕(《道乡集》卷二○《举李潜自代状》)。元符三年(一一○○)召对,管勾宗学,寻引疾归。事见《宋元学案》卷一九。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李潜,字几道,号庐峰隐者,哲宗时在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6 【介绍】: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年十八得度,从神悟禅师讲学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神宗元丰中移灵芝寺,居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赐谥大智律师。有《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芝园集》等。
全宋诗
释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释氏疑年录》卷七),字湛如,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传天台教观,深明教律。神宗元丰中住灵芝崇福寺,历三十年。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有《芝园集》二卷、《补续芝园集》一卷、《芝园遗编》三卷传世。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临安志》卷七○、七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唐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礼神悟大师处谦习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元丰中住持杭州灵芝寺,历三十年。著述颇丰,今存《无量寿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资持》、《济缘》、《行宗》诸记,又有《芝园集》二卷及《芝苑遗编》、《补续芝园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见《咸淳临安志》卷七○,《释门正统》卷八,《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遂抠衣出门。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又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见。顿渐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杨无为赞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心常在四威仪。初入廛时人不识。虚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灵芝。凡三十年。众常数百。尝言化当世莫若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撰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自号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渔人皆闻天乐声。建塔灵芝西北。谥大智。 赞曰。 毗尼秘藏  终南著称  中微孰振  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  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  天乐来迎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年十八通《法华》,试经得度,专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师讲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乃从广慈授菩萨戒,慧定珠圆,威仪中度,纲领条贯,罔不兼备。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苦行清修,遐迩感应,重造明州五台戒坛。坛成,有一老人神气超迈,眉须皓白,进而启曰:“愿献三珠用贺新坛。”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飘然竟去。因置珠坛心,屡有光异。其后坛主尝会十师,开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坛,忽睹圆光外彻,中见善财童子。僧乃惊呼,众起视之,悉皆环礼。自是益昭虔恳,而珠光所见神异非一,世所罕闻。元丰间继真悟主昭庆。晚居灵芝。三十年摄𪗋讲授,众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此法门。”有义天远来求法,为授菩萨戒。登坛六十馀会,度者几及万人,所至伽蓝必为结界。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众讽《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谥“大智律师”,塔曰“戒光”。著有《资持记》以释《南山行事钞》,《济缘记》以释《羯磨疏》,《行宗记》以释《戒疏》,《住法记》以释《遗教疏》,《报恩记》以释《盂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诸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尝谓其徒曰:“欲化当世,无如讲说。若垂来兹,必资著述。”故口诵手书,孜孜不辍,累岁积学,老而忘疲,其精诣所至,福应斯闳,珠光祥善,有自来矣。照有《题白云庵》诗曰:“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郤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照尝持钵乞食,无为居士杨杰颂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言常在四威仪。初时入廛人不识,虚空自有鬼神知。”又释元复赞云:“毗尼秘藏,终南著称。中微谁振,大智崛兴。仪合万行,论集诸乘。芝园西迈,天乐来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女真完颜部人。乌鲁玄孙。与乌古乃长子同名。辽寿昌三年,从盈歌攻阿疏,阿疏走辽,辽使来,令勿攻阿疏。盈歌归,留劾者守阿疏城,凡三年,卒攻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