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1,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考考
考风
考辞
考步
考辨
八考
正考父
主考
补考
备考
汾阳考
考列
考释
穷考
类考
《國語辭典》:考考  拼音:kǎo kǎo
拟声词。形容击鼓的声音。唐。韩愈郓州溪堂〉诗:「既歌以舞,其鼓考考。」宋。陆游 晨起诗:「五更揽衣起,漏鼓犹考考。」
《漢語大詞典》:考风(攷風)
谓考察风俗。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靳荣藩 注:“攷风犹省风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风以作乐。’”
《漢語大詞典》:考辞(考辭)
(1).亦作“ 考词 ”。古代考核官吏成绩的评语。旧唐书·穆宗纪:“贬考功员外郎 李渤 为 虔州 刺史,以前书宰相考辞太过,宰相 杜元颖 等奏贬之。”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唐 考功法,虽执政大臣,皆有考词,亦有赐考者,亦有自书其考者。”宋史·职官志三:“旧制,考课院其定殿最皆有考辞。 元丰 官制行,悉罢。”
(2).谓考虑选取恰当的辞句。文选·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吕延济 注:“考摘清浊之词以就班类而缀之。”
《漢語大詞典》:考步
推究天文历法。宋书·天文志一:“ 张衡 为太史令,乃铸铜范。 衡 传云:其作浑天仪,考步阴阳,最为详密。” 宋 岳珂 桯史·岁星之祥:“ 绍兴 辛巳,逆 亮 渝盟。有上封者,言吾方得岁,虏且送死。詔以问太史,考步如言。”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太乙推算:“时无星官歷翁考步推賾,庸詎知非入元、復元之际乎?”
《漢語大詞典》:考辨
查考辨正。 清 毛岳生 《〈后汉书公卿表〉序》:“﹝ 练伯颖 ﹞性喜考辨,尤达官制。” 鲁迅 《华盖集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杂入一点滑稽轻薄的论调,每容易迷眩一般读者,使之失去冷静,坠入彀中。”
《骈字类编》:八考
唐书刘祥道传见四考下。
《漢語大詞典》:正考父
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他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例如: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饘、粥:稀粥、稠粥。孟僖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貗。其后,指正考父的后代。达:显达。)——·司马光《训俭示康》
《國語辭典》:主考  拼音:zhǔ kǎo
1.主持考试。如:「今年的高等考试由他主考。」《明史。卷七○。选举志二》:「成化十五年,御史许进请各省俱视两京例,特命翰林主考。」
2.职官名。明清时主持乡试的正副考官,亦泛指主持考试的人。《明史。卷七○。选举志二》:「初制,两京乡试,主考皆用翰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现今主考已是将到京了,我们怎还不去?」
《國語辭典》:补考(補考)  拼音:bǔ kǎo
因故不能参加考试或考试未能及格,再另行择期补行考试,称为「补考」。
《國語辭典》:备考(備考)  拼音:bèi kǎo
留供参考。如:「表册中多有备考一栏,以供备注参考。」
《漢語大詞典》:汾阳考(汾陽考)
唐 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 汾阳郡王 郭子仪 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 二十四考中书令 ”。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考中书令(二十四考中書令)
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 。《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 ,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 ( 温庭筠 )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 ,二十四考中书。’”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考列
(1).考订编排。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2).经考核后列入。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但我总觉得不能因为他们这么吃,便将 中国 菜考列一等,正如去年虽然出了两三位‘高等华人’,而别的人们也还是‘下等’的一般。”
《國語辭典》:考释(考釋)  拼音:kǎo shì
对古文物作考證并解释。
《漢語大詞典》:穷考(窮考)
深究;彻底追查。《后汉书·杨终传》:“自 永平 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
《高级汉语词典》:类考
学院的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