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1,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校考
追考
考视
应考
院考
考徵
会考
考立
考黜
伯考
考极
县考
宪考
科考
考深
《漢語大詞典》:校考
(1).核实考察。隋书·王劭传:“校考众事,太平主出於 亳州 陈留 之地,皆如所言。”
(2). 唐 代官名。属吏部,主管考核官员功过。新唐书·百官志一:“ 贞观 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其后屡置监考、校考、知考使。”
《漢語大詞典》:追考
查考;追查。宋史·乐志一:“追考 成周 分乐之序,辨正二舞容节。”《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实话驳不倒,谎话怕追考。”
分類:查考追查
《韵府拾遗 纸韵》:考视(考视)
刘歆让太常博士书:凡此数家之士,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视。
《國語辭典》:应考(應考)  拼音:yìng kǎo
参加考试。《儒林外史》第三回:「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馀次。」
《漢語大詞典》:院考
即院试。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便封出二两银子来送他:‘这是我分俸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到家并发忿加意用功,府考、院考的时候你再来见我,我还资助你的盘费。’”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过了两年,正逢科考,就给他送了名字。接着院考,竟中了本旗批首。”参见“ 院试 ”。
分類:院试
《國語辭典》:院试(院試)  拼音:yuàn shì
科举考试之一。即童生于贡院内考试。
《漢語大詞典》:考徵
考求。 明 方孝孺 《茹荼斋记》:“游行四方,考徵生民之利害,揣度风俗之盛衰,综覈古今治乱之由。”
分類:考求
《國語辭典》:会考(會考)  拼音:huì kǎo
一种统一测验学习成果的考试。如:「毕业会考」、「教师会考」。
《漢語大詞典》:考立
考按确立。汉书·朱云传:“事下丞相,丞相部吏考立其杀人罪。” 颜师古 注:“立,成也。”
分類:确立
《漢語大詞典》:考黜
考绩以定黜陟。《后汉书·左雄传》:“寧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
分類:考绩
《漢語大詞典》:伯考
对已故伯父的称呼。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二月,甲午, 魏 主尊 彭城武宣王 为 文穆皇帝 ,庙号 肃祖 ;母 李妃 为 文穆皇后 。将迁神主於太庙,以 高祖 为伯考。”
《漢語大詞典》:考极(考極)
穷究。后汉书·广陵王荆传:“ 荆 惶恐,自繫狱。帝復加恩,不考极其事。”
分類:穷究
《漢語大詞典》:县考(縣考)
即县试。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知县 胡公 作宰,忽有马夫,着红布履来告假。问:‘何事?’曰:‘明日要赴县考。’” 鲁迅 《呐喊·白光》:“ 陈士成 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参见“ 县试 ”。
分類:县考
《漢語大詞典》:县试(縣試)
清 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漢語大詞典》:宪考(憲考)
即显考。指亡父。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及我宪考,一牧正之。” 唐 元稹 《萧俛等加勋制》:“惟朕宪考集大命于朕躬,宅忧昏逾,罔克攸济。” 唐 韩愈 《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郎制》:“惟朕宪考,亟征不庭,薰剔幽妖,擒灭罪戾,用力滋广,理财是切。”
分類:亡父
《國語辭典》:科考  拼音:kē kǎo
明清科举制度,各省学政周历各府州,从童生中考选秀才及甄试欲应乡试的生员,取入一、二、三等者,准送乡试,称为「科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宗师田洪录科考,韩子文又得吴太守一力举荐,拔为前列。」《儒林外史》第七回:「本道来科考时,访知你若再如此,断不能恕了。」也称为「科试」。
《韵府拾遗 侵韵》:考深
唐书𨕖举志:宋璟等奏罢斜封官。量阙留人。虽资高考深。非才实者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