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殿最
(1).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汉书·宣帝纪》:“其令郡国岁上繫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颜师古 注:“凡言殿最者:殿,后也,课居后也;最,凡要之首也,课居先也。”《文选·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上功曰最,下功曰殿。”《魏书·食货志》:“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2).泛指等级的高低上下。 晋 陆机 《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职无殿最,皆朝廷之吏,何恩怨也。”
(3).考课;评比。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又非在职之要务,殿最之急事。” 宋 王禹偁 《长洲县令厅记》:“小则惩之以殿最,大则惧之以刑法。” 清 钱谦益 《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公亲按营部,短衣教演,初有赏无罚,既而赏罚参用,因以殿最诸将。”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往常的花案都出於贪夫之手……如今公论出於我辈,就要认真殿最一番,各秉至公,定其优劣,这才成得一张花案。”
(2).泛指等级的高低上下。 晋 陆机 《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职无殿最,皆朝廷之吏,何恩怨也。”
(3).考课;评比。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又非在职之要务,殿最之急事。” 宋 王禹偁 《长洲县令厅记》:“小则惩之以殿最,大则惧之以刑法。” 清 钱谦益 《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公亲按营部,短衣教演,初有赏无罚,既而赏罚参用,因以殿最诸将。”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往常的花案都出於贪夫之手……如今公论出於我辈,就要认真殿最一番,各秉至公,定其优劣,这才成得一张花案。”
《國語辭典》:考校 拼音:kǎo jiào
考核、考试。《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儒林外史》第六回:「二人听这话,心里明白,不讲考校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考课(考課)
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晋 世 杜预 议攷课, 鎦毅 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
(1).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3).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4).指考核学生的成绩。《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1).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3).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4).指考核学生的成绩。《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漢語大詞典》:考较(考較)
见“ 攷校 ”。
(1).查考比较。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辨其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自己却到中西大药房里,找着一个掌柜的,仔细考较一番。” 茅盾 《林家铺子》二:“瞧见他的眼光瞥到什么货物上,就赶快拿出那种货物请他考较。”
(2).稽查,检查。《元典章·户部八·杂课》:“年终作数,考较了当,失收布税四十六定二十八两五钱一分。”《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时 郭嘉 、 程昱 考较钱粮方回,知 曹操 已遣 玄德 进兵 徐州 。”
(3).考课。考核官吏的政绩。《宋史·选举志六》:“类考较前三年定为三等,中者无所赏罚,上者或转官、或减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
(4).考核,考试。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下》:“若夫温故知新,中年考较,以蘄至於成材,则当参酌乎古今之法。”《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天申兄 ,还是去年考较时相会,又早半载有餘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世宗 ﹞令 赵匡胤 考较武艺,选取优异,成立特精军队,称为殿前诸班。”
(1).查考比较。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辨其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自己却到中西大药房里,找着一个掌柜的,仔细考较一番。” 茅盾 《林家铺子》二:“瞧见他的眼光瞥到什么货物上,就赶快拿出那种货物请他考较。”
(2).稽查,检查。《元典章·户部八·杂课》:“年终作数,考较了当,失收布税四十六定二十八两五钱一分。”《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时 郭嘉 、 程昱 考较钱粮方回,知 曹操 已遣 玄德 进兵 徐州 。”
(3).考课。考核官吏的政绩。《宋史·选举志六》:“类考较前三年定为三等,中者无所赏罚,上者或转官、或减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
(4).考核,考试。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下》:“若夫温故知新,中年考较,以蘄至於成材,则当参酌乎古今之法。”《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天申兄 ,还是去年考较时相会,又早半载有餘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世宗 ﹞令 赵匡胤 考较武艺,选取优异,成立特精军队,称为殿前诸班。”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漢語大詞典》:课殿(課殿)
旧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课,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汉书·儿宽传》:“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课下下曰殿。”《金史·循吏传·赵重福》:“岁饥,民煮卤为盐卖以给食,盐官往往杖杀之。 重福 曰:‘寧使课殿,不忍杀人。’”参见“ 课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