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记殿(記殿)
谓考绩记成末等。《魏书·郭祚传》:“或为御史所弹,案验未周,遇赦復任者,未审记殿得除以不?”
分類:考绩末等
《漢語大詞典》:课治(課治)
考绩优良。新唐书·路嗣恭传:“ 嗣恭 起州县吏,以课治进至显官。”
《國語辭典》:议叙(議敘)  拼音:yì xù
清代官吏有功而交吏部核议奖励,称为「议叙」。
《漢語大詞典》:三削
古代天子对诸侯考绩,无功者即予削黜。一削地,二削爵,三削而地尽,合称三削。见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必有功於民,乃得保位,故有考绩、黜刺、九锡、三削之义。”
《漢語大詞典》:考程
本谓考绩的程限,后亦泛指做官的前程。《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一干人得了这个吩咐,关係自己考程,也就不敢怠慢。”《文明小史》第七回:“老兄放心。兄弟没有不尽心的,况且是自己的考程所在。”
《漢語大詞典》:最吏
考绩优秀的官吏。新唐书·阳峤传:“时议建都督府,择最吏,故 嶠 为 涇州 都督。”
《漢語大詞典》:长名榜(長名榜)
亦作“ 长名牓 ”。 唐 代按资历考绩依次诠补官吏的名单。新唐书·选举志下:“ 高宗 总章 二年,司列少常伯 裴行俭 始设长名牓,引銓注法,復定州县升降为八等,其三京、五府、都护、都督府,悉有差次,量官资授之。”新唐书·裴光庭传:“初,吏部求人不以资考为限,所奬拔惟其才,往往得俊乂任之,士亦自奋。其后士人猥众,专务趋竞,詮品枉橈。 光庭 惩之,因 行俭 长名榜,乃为循资格,无贤不肖,一据资考配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长名榜:“所谓长名牓,言豫为长榜,具列其名,每遇銓选,据此为定也。”参见“ 长名 ”。
《漢語大詞典》:长名(長名)
(1).“长名榜”之俗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高宗 龙朔 以后,以不堪任职者众,遂出长牓放之冬集,俗谓之长名。”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唐书十九·长名榜:“语曰:‘长名以前,选人属侍郎;长名以后,侍郎属选人。’未登长名,恐其被放,故属侍郎;既登长名,即日为官,侍郎将以公事请託之。”
(2). 宋 朝的一种官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曰长名;职次曰客司、曰通行,官优者曰衙职。”
分類:官役
《漢語大詞典》:句检(句檢)
考察。 唐 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的名目。其十七为“句检之最”。新唐书·百官志一:“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 异 句检簿籍,又精於 巽 ,卒获其用。”
《國語辭典》:小考  拼音:xiǎo kǎo
1.旧时科举时代称选拔秀才的考试为「小考」。《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再过几年,连小考都不利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好歹在家里安安分分的读书,用上两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也称为「小试」。
2.目前各级学校在学期中随堂举行的临时测验。有别于期中、期末等大考。
《漢語大詞典》:宪籍(憲籍)
历书与考绩的簿籍。管子·立政:“太史既布宪,入籍于太府,宪籍分于君前。” 尹知章 注:“入籍者,入取籍于太府也。宪所以察时令,籍所以视功过。”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考中书令(二十四考中書令)
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 。《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 ,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 ( 温庭筠 )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 ,二十四考中书。’”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泛授(汎授)
古代指不按考绩制度规定而普授官职。隋书·百官志下:“六品已下,又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号将军,以加汎授。”参见“ 汎阶 ”。
《漢語大詞典》:廿四考中书(廿四考中書)
指 唐 郭子仪 。旧唐书·郭子仪传载,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漢語大詞典》:三考吏
具有三考资格的吏员。 明 代吏员三年一考绩,六年再考,九年考满,再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以授官。《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凡有钱能干的,便到京中买个三考吏名色,钻谋好地方去做佐贰官出来,俗名唤做‘飞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