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句考
检查,考核。 宋 曾巩 《比部制》:“内外经费之事,总於句考之司,郎实主之,位重省闥。”宋史·神宗纪二:“命中书句考四方詔狱。”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谬言 阿哈玛特 家资隐寄者多,如尽得之,可资国用,遂句考捕繫,连及无辜,京师骚动。”
分類:检查考核
《漢語大詞典》:课则(課則)
考核的准则。 梁启超 《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以 孔子 之学为本原,以西文日文为通学,以中学小学章程为课则,延 中 土通才及 日本 大学校教授为教习。”
分類:考核准则
《漢語大詞典》:课式(課式)
考核官吏政绩的方式。 唐 崔融 《吏部兵部选人议》:“ 京房 进课式之言, 汉王 之所未暇; 卢毓 苦真伪之杂, 魏后 竟以施行。”参阅汉书·京房传
《漢語大詞典》:试课(試課)
考核,考查。管子·明法解:“张官任吏治民,案法试课成功。守法而法之,身无烦劳而分职。”
分類:考核考查
《国语辞典》:课劝(课劝)  拼音:kè quàn
考核劝告。南朝梁。王琰《冥祥记。赵泰》:「皆命子孙改意奉法,课劝精进。」
分类:考核劝告
《漢語大詞典》:订考(訂考)
考核、订正。 宋 文同 《谢赐历日表》:“於是订考灵曜之説,正斗位以无差;造摄提格之书,成岁功而有绪。”
分類:考核订正
《漢語大詞典》:四格
清 代对在京的官吏进行考核的四条标准。《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乃定以四格,一曰守,二曰才,三曰政,四曰年,以别其等而送部。”参见“ 京察 ”。
《國語辭典》:京察  拼音:jīng chá
旧时定期考核京城官吏的制度。如明代每六年考核一次,清代则三年一次。《明史。卷七一。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住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
《國語辭典》:课目(課目)  拼音:kè mù
在教学上指一个课程的完整单元。如:「这学期的军训课本包含了学生军训简介、学生安全教育、军队生活规范等课目。」
分類:考核课业
《漢語大詞典》:课簿(課簿)
记载学生出、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王雪村》:“一日太守至馆,见课簿有对。”
《漢語大詞典》:校绩(校績)
考核功绩。晋书·解系等传论:“遂得纂 尧 承绪,祀 夏 配天,校绩论功,有足称矣。”
《漢語大詞典》:校抡(校掄)
考核选择。 唐 元结 《系谟》:“其任用,在校抡材能,察视邪王,不可授付非人,甘顺姦佞。”
《漢語大詞典》:习课(習課)
谓按时进行学习考核。《元典章·吏部三·医官》:“已设医学去处教授人员。见教生徒,照依每年降去一十三科题目,令医生每月习课医义一道。”
《漢語大詞典》:研试(研試)
仔细考核。 唐 韩愈 《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漢語大詞典》:卓荐(卓薦)
因卓异而被举荐。 清 制,吏部考核官吏,才能出众的称为“卓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高要 令 杨国霖 兰坡 ,作吏三十年,两膺卓荐,傲兀不羈。”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书:“ 次白 为 太湖 同知,曾以濬河便民,荐举加知府衔。次年復以计典卓荐,擢守 徐州 ,洊至开府。”
《國語辭典》:徵信  拼音:zhēng xìn
验證真伪。唐。柳宗元〈徵咎赋〉:「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清。方苞〈台拱冈墓碣〉:「豫为铭幽之文,其言视不肖子苞为可徵信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