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征(六徵)
亦作“ 六证 ”。考察、识别人臣的六个方面。徵,验证。逸周书·官人:“王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徵: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 周公 曰:‘亦有六徵,呜呼,乃齐以揆之。’”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伦有七属,属有九用,用有六徵: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证。” 卢辩 注:“六证,六徵。”
《國語辭典》:原始见终(原始見終)  拼音:yuán shǐ jiàn zhōng
研究事物的起源、发展,进而推测结局。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也作「原始反终」、「原始要终」。
《漢語大詞典》:游于三辅
游:考察、学习。今有双音词“游学”。三辅:汉朝以京兆尹(今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冯翊郡(今西安东北到朝邑一带)、扶风郡(今西安以西到宝鸡一带)为三辅,意为京城的三个依凭屏障。例如: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后汉书·张衡传
《漢語大詞典》:赞稽(贊稽)
谓使用某种方法帮助考察事物。荀子·解蔽:“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 杨倞 注:“赞,助也。稽,考也。以一而不贰之道助考之,则可兼知万物。”
《漢語大詞典》:瞻地者
考察地下古器物的人。指考古工作者。 章炳麟 《訄书·原变》:“石也,铜也,铁也,则瞻地者以刀辨古今之期者也。”
《漢語大詞典》:彰往考来(彰往考來)
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繫辞下:“夫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孔颖达 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 高亨 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来,情见乎辞。”
《国语辞典》:彰往察来(彰往察来)  拼音:zhāng wǎng chá lái
揭示以往的事迹,据以考察未来的情况。《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也作「章往考来」。
《國語辭典》:唯物史观(唯物史觀)  拼音:wéi wù shǐ guā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唯物史观为马克思(Karl Marx)对历史发展的看法,在他看来,社会和政治变革乃是生产和交换方式发生变化的结果。也译作「历史唯物论」。
《漢語大詞典》:通验(通驗)
普遍考察。元史·选举志三:“三品至五品子孙最材叙用外,六品七品子准上銓注监当差使,已后通验各界增亏定夺。”
分類:普遍考察
《漢語大詞典》:研察
研究考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纵能知李代为寃,谁復思桃僵亦屈?然事虽暗昧,必有其间,要非审思研察,不能得也。”
分類:考察
《漢語大詞典》:乡举里选(鄉舉里選)
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乡里中考察推荐。《后汉书·章帝纪》:“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变而乡举里选,谬采虚声,则得人爵,弃天爵,党同伐异,弊愈益滋,更出资格糊名之下。”
《国语辞典》:能力测验(能力测验)  拼音:néng lì cè yàn
为考察学生的才能而做的测试。如:「小明在这次的语文能力测验中荣获第一,校长特地在朝会时颁奖表扬。」
《国语辞典》:三年有成  拼音:sān nián yǒu chéng
三年即可考察其成效如何。语本《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三年一闰,天道成,人亦可以成功,故以三年考校其功之成否也。」
《国语辞典》:循名督实(循名督实)  拼音:xún míng dū shí
依照其名来考察其实。《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也作「循名责实」。
《国语辞典》:知性之旅  拼音:zhī xìng zhī lǚ
指富于知性及教育性的旅游方式。如赏鸟、考察地质、欣赏古迹、建筑、风土人情等。这类旅游方式通常会有专业人员随行作解说,以使参加成员有更多收穫。如:「随著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领域知识的普及,知性之旅已逐渐取代以往走马看花的旅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