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探察  拼音:tàn chá
探求察问。《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却说曹操自仓亭大胜,重赏三军,令人探察冀州虚实。」
《國語辭典》:察看  拼音:chá kàn
观察。《花月痕》第六回:「明经略奏凯班师,一路偕荷生察看形势,增减防兵。」
《漢語大詞典》:稽陟
犹考察。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乃共稽陟旧行,考謚定名。”
分類:考察
《漢語大詞典》:科察
犹考察。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先师 京君 科察考功,以遗贤俊。”
分類:考察
《國語辭典》:稽古  拼音:jī gǔ
考察古事。《书经。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
分類:考察古事
《國語辭典》:不论(不論)  拼音:bù lùn
1.不管如何、不顾一切。《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
2.不计较、不讲求。如:「她只要有书可看,对于其他的娱乐就不论了。」
3.不但、不仅。《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行恶不论天所罪,应时冥零亦共诛。」唐。白居易〈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诗:「不论崔李上青云,明日舒三亦抛我。」
4.不说,不议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儒林外史》第二回:「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
《國語辭典》:省察  拼音:xǐng chá
1.审察。《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唯陛下省察熟念,厚为宗庙计。」
2.内省。宋。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漢語大詞典》:详定(詳定)
(1).考察订定。《陈书·宣帝纪》:“市估津税,军令国章,更须详定,唯务平允。”宋史·选举志五:“ 咸平 末,命翰林学士承旨 宋白 ,与两制、御史中丞同详定之。”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九:“丧祭礼竢移居后详定。”
(2).审查决定。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弥之以送覆考再定,乃付详定。”
《漢語大詞典》:体量(體量)
(1).禀性。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羣臣劝即尊号, 权 不许”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吴王 体量聪明,善於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 畏风” 刘孝标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 奋 ( 满奋 )体量清雅,有曾祖 宠 之风。”
(2).气量;器度。旧唐书·高瑀传:“ 瑀 性宽和,有体量,为官虽无赫赫之誉,所至皆理,尤得士心,论者美之。”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而时士不察,遂谓学不知性,则无以明吾心之体量。”
(3).指建筑物的规模。如:整个建筑虽然体量不大,但装修华丽,十分壮观。
(4).犹体谅。《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 狄希陈 在外一边挣,一边説道:‘二位哥体量我,到家就来。要扯了谎,就是个禽兽畜生!’”一本作“ 体谅 ”。
《漢語大詞典》:诏条(詔條)
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 唐 柳宗元 《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遵守詔条,贬弃奸慝,平匀徭赋,示以义方。”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在官有疾犯皆去职:“邑训导 张用斋 庸 《送知县饶公免官还乡序》云:‘ 洪武 九年秋八月,有司钦奉詔条,凡在官者,其族属有丽於法,听其解职还乡里。’”参见“ 六条 ”。
《漢語大詞典》:六条(六條)
(1). 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西晋 北周 也有六条诏书。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职务和职权。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义恭 既至,劝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书六条事,假黄鉞。”旧唐书·哀帝纪:“左僕射 裴枢 、右僕射 崔远 ……须离八座之荣,尚付六条之政,勉思咎己,无至尤人。” 清 钱谦益 《浙江嘉兴府推官姚钿授文林郎制》:“郡国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条,而观中五刑也。”
(2).指 晋 诸郡中正荐举贤才的六项标准。晋书·武帝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復,六曰学以为己。”
《漢語大詞典》:审官(審官)
(1).考察提拔官吏。《诗·周南·卷耳序》:“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 孔颖达 疏:“欲令君子求贤德之人,审置於官位。”北史·卢恺传:“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2).审官院的省称。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御史臺阁门,移文用僚头牒。 章郇公 判审官院, 张观 为中丞,常用此例移审官。时 章 为翰林学士,辨之, 张 以故事而止。”参见“ 审官院 ”。
《漢語大詞典》:审官院(審官院)
宋 代选拔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 元丰 后其职并入吏部。宋史·选举志四:“京朝官则审官院主之……其后典选之职分为四:文选曰审官东院,曰流内銓;武选曰审官西院,曰三班院。 元丰 定制而后,銓注之法,悉归选部: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流内銓为侍郎左选,审官西院为尚书右选,三班院为侍郎右选,於是吏部有四选之法。”
《國語辭典》:阅历(閱歷)  拼音:yuè lì
经历、经验。《老残游记》第七回:「先生阅历最多,所谓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文明小史》第三○回:「究竟老表弟在官场阅历多年,说来的话总还好听。」
《漢語大詞典》:历试(歷試)
屡试,多次考验或考察。孔丛子·论书:“ 尧 既得 舜 ,歷试诸难。”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以长才而遇深识,则不待歷试,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古用人,必须歷试,虽有卓异之器,必有已成之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大理法官,皆亲节案,不得使吏人……盖欲士人躬亲职事,格吏奸,兼歷试人才也。”
分類:考验考察
《漢語大詞典》:深察
(1).谓洞察幽微。史记·孔子世家:“聪敏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篤敬爱下,明知深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 平市 各校,对于时事迭有表示其爱国之热诚,政府及社会均已深察。”
(2).深入考察;仔细观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
《國語辭典》:审察(審察)  拼音:shěn chá
1.详细勘验检查。如:「审察提案」、「审察属实」。也作「审查」。
2.详细观察。如:「审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