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19,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僧处严( 贾 字 伯威 号 潜涧 )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李廌(字 方叔 号 济南、太华逸民 )
王巩(字 定国 号 清虚、清虚居士、清虚先生 )
俞紫芝(字 秀老、无本 )
刘光(号 柏谷山人 )
吕律(号 蕴斋 )
姚安世(号 丹元子 )
孔夷(字 方平 号 滍皋渔父 )
张觉民(号 草堂 )
欧阳献(字 元老 )
毛滂(字 泽民 号 东堂、东堂居士 )
蔡諲(字 伯恭 号 无为居士 )
贾善翔(字 鸿举 号 蓬丘子 崇德悟真大师 )
其它辞典(续上)
陈恬(字 叔易 号 存诚子、涧上丈人、阳城三士 )僧处严( 贾 字 伯威 号 潜涧 )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李廌(字 方叔 号 济南、太华逸民 )
王巩(字 定国 号 清虚、清虚居士、清虚先生 )
俞紫芝(字 秀老、无本 )
刘光(号 柏谷山人 )
吕律(号 蕴斋 )
姚安世(号 丹元子 )
孔夷(字 方平 号 滍皋渔父 )
张觉民(号 草堂 )
欧阳献(字 元老 )
毛滂(字 泽民 号 东堂、东堂居士 )
蔡諲(字 伯恭 号 无为居士 )
贾善翔(字 鸿举 号 蓬丘子 崇德悟真大师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8—1131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叔易,号存诚子,又号涧上丈人。陈造子。工诗文,诗句风格豪健。居阳翟涧上村,与鲜于绰、崔□齐名,号阳城三士。又与晁说之同隐嵩山。徽宗大观中召赴阙,除校书郎。未几致仕。高宗建炎初再召,避地桂岭。有《涧上丈人集》。全宋诗
陈恬(一○五八~一一三一),字叔易,号存诚子(《皇宋书录》卷下),又号涧上丈人,阆中(今属四川)人。尧叟裔孙。居阳翟(今河南禹州)涧上村,躬耕养母,与鲜于绰、崔鶠齐名,号阳城三士。又与晁以道同隐嵩山。徽宗大观中召除校书郎,奉祠去,避地还蜀。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诏为主管嵩山崇福宫,以老疾求去,未几卒于桂州(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五)。年七十四。有《涧上丈人诗》二十卷,已佚。事见《郡斋读书志》卷一九《涧上丈人诗》解题。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12 【介绍】: 宋僧。温州乐清人,俗姓贾氏,字伯威,号潜涧。少敏悟,经史过目能诵。出家于明庆院,宗天台宗。后至钱塘从南屏臻禅师,明《法华》诸经。与名僧道潜、思聪等友善。博学能文,作诗词尤典雅,书法有晋宋遗规。哲宗元祐间出游归永嘉,寓净光、大云、开元诸寺,门徒甚众。卒后弟子辑其遗文为《潜涧集》。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处严。字伯威。温州乐清贾氏子。母万。方娠。一夕梦黑龙自天跃而下。俄化为道人入其家。及产有异相。警悟不凡。经史过目辄成诵。少长不茹荤。母强之。卒不从。一日游精舍。归白其母曰。儿蔬食。居俗非所宜。愿出家学佛。落发于明庆院。初习讲教义。发明师说。了无疑滞。同辈尚编录。务相诘难。师心非之。遂弃教而崇禅。历访先辈老宿。叩击玄旨。多所契会。有以座首命之者。师弗顾而去。师于己事外。博学能诗文。醇重典雅。且工书。有晋宋法。时道潜思聪二公。与东坡游。声名籍甚。或劝以所作谒缙绅求知己。师笑曰。古之桑门。与士大夫游。非求之也。道自合焉尔。故终身不以一字干谒。识者高之。元祐间。还永嘉。寓净光大云开元诸刹。其徒翕然宗之。扣门请益者。履相蹑也。师训以本业。外复以诗书子史导之。凡经指授者。咸见头角。元符初。归故山。诛茆结庐。循除蓄流。自号潜涧。赋诗鼓琴以自娱。有古人林下风。师有辞辩。长于讲释。乡里巨室。欲屈师讲经莫能致。因具法筵。集广众。预设巍座。俟师至。与众迫之。师匇遽就席。阐扬奥旨。缘饰以文。音吐鸿亮。听者惊悦。郡守张公平。从师受楞严大义。初以僧正命师。又命主禅席。皆力辞弗受。每诣府。手提一笠。又以师为府座所尊。因嘱以事。师。正色峻拒。府政有不便于民者。委曲以告。守改容听之。瑞安令吕公勤。邂逅师喜甚。与俱还邑。筑庵于厅治后园。命师居之。为留三宿而去。晚景绝人事。精修净业。讽诵楞严圆觉维摩光明法华等经。精熟如流。静夜孤坐。焚香暗诵。琅琅之声。出于林表。尝手书法华光明二经。报母德。又书华严经八十卷。首末不懈。字法益工。以政和壬辰正月二十日示寂。年五十四。僧腊三十九。阇维。得舍利数百颗。明莹如珠。植塔于故庐之后。以遗骨并舍利葬焉。师于佛学。无不通晓。尤深于禅。而接物以教。故以阇黎著名。平生制述甚多。稿随毁失。圆寂后。弟子收拾遗文。编成二卷。曰潜涧集。人有得其片纸只字。皆宝藏之。其文翰见重于人如此(王梅溪十朋之母有娠。产之日。梦师来惠以金环。梦觉时。传师适坐化。翌日梅溪生。人皆谓为师后身。故其为师作铭序有云。师殁之岁。而某始生。师旧书石桥寺碑。梅溪。佥判绍兴。道经寺。寺僧先梦迓严阇黎。次日梅溪至。僧以梦告。有诗云。人唤我为严首座。前身曾写石桥碑。甄龙友。和公双峰诗云。诗老前身法号严。正用此事)。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处严,字伯威。姓贾氏,乐清人也。父靖,居乡以长者称。母万氏,方娠,梦黑龙自天而下,俄化为道人,入其家。及严生有异相。幼时警悟不凡,经史过目辄能成诵。舅氏东平先生规,邑之名儒也。试之联语,随声应答,由是奇之。少长,不茹辛膻,母强之,卒不从。一日游精舍,归白其母曰:“儿蔬食居俗非所宜,愿出家学佛,惟慈亲割爱。”遂往里之明院庆礼僧知性为师。既落发受具,游历郡刹。初学律,未几,习天台教观,慨然叹曰:“吾邦僻在海隅,见闻不广。”遂之钱塘,依南屏臻公听天台大部,明法华诸经。时学者尚编录,务相诘难,严听法罢,端然默坐。同辈问之,发明师说,了无遗误,因谓之曰:“文字分别,驰骢法相,吾不能为。”乃远游禅林,访寻老宿,叩击玄旨。严志节清高,学识超迈,扙锡所至,道眼相契为多。会有以首座诏之者,严曰:“吾宅心世外,逍遥自适,能为人役耶?”于是西游帝都,观伊洛,南周旋江淮间,凡名山胜境,丛林巨刹,靡不至焉。时道潜、思聪与东坡居士游,声名籍甚,二僧咸与严善,数以篇章往来。严博学能文,诗词尤典雅,且工书,有晋宋法。或劝以所作谒缙绅,求知己,严笑谢曰:“古之桑门,上首与士大夫游,非求之也,道自合焉尔。”故终身不以一字干谒,识者高之。元祐间,还永嘉,寓净光、大云、开元诸寺,其徒翕然归之,扣门请益者,屡相蹑也。严训以本业,复以《诗》、《书》、《子》、《史》导之,凡经指授者,咸见头角。时开元建护国天王殿,命严作记,文辞雄伟,太守范公见之称叹良久,命刻之石,昭垂来许。元符初,归故山诛茅结庐,循除蓄流,自号“潜涧”,赋诗鼓琴以自娱,有古林下风。严有辞辨,长于讲释,里中巨室欲屈之讲经,恐不能致,因具法筵,广集众侣,预设巍座,俟其至,与众迫之,忽遽就席,阐扬奥旨,缘饰以文,吐音鸿亮,听者忻悦。明庆自创业几七百年,无文迹可考,严始为撰记并书之,时称二绝。郡守张公平闻其名,以礼致之,躬受《楞严》大义,欲授以僧正,且请主禅席,皆力辞之。每诣府手提一笠,未尝舆也。人以为府座所厚,或属以事,则正色峻拒,然政有不便于民者,委曲以告,守改容听之。瑞安令吕公勤,慕其道学,初相邂逅,要与俱还,为筑庵于厅治后圃,为留三宿而去。邑令丁公湛,每访严,谈道终日忘返。晚岁绝人事,惟精修净业。所讽《楞严》、《圆觉》、《维摩》、《光明》、《法华》诸经,精熟流畅,静夜孤坐,焚香高诵,琅琅之声,出于林表。尝手书《法华》、《光明》二经,以报母德。又书《华严经》八十卷,首末不懈,字法益工。宋政和壬辰正月二十一日示寂,年五十四,腊三十九。三月,阇维得舍利数百,明莹如珠。明年九月,植塔于故庐之旁,以遗骨并舍利葬焉。后四十馀年,县人梅溪王十朋为之铭。十朋之生也,即严寂日。其母梦严来,惠以金环,觉而举子,忽闻严化,以此异之。十朋之大母,严之同母娣。严弟子宝印,又十朋之叔父也。尝以伏腊相过从,故其母识严。及十朋长,道经石桥寺,寺僧先夕梦迎严和尚,诘旦而十朋至,故其诗云:“人唤我为严首座,前身曾写石桥碑。”铭有别致,见《梅溪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9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易》。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全宋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请补外落职。金兵南略,避难高邮。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经,尤长于《易》,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09 【介绍】: 宋华州人,一说阳翟人,字方叔,号济南。少孤贫,谒苏轼于黄州求教,轼称其文,与范祖禹荐于朝,不果。中年绝意仕进,定居颍昌。喜论古今治乱,哲宗元祐中上《忠谏书》、《忠厚论》、《兵鉴》于朝。有《济南集》、《德隅斋画品》等。全宋诗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济南,又号太华逸民,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人。少以学问称乡里,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激赏之,谓其为「万人敌」。又闭门读书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为「张耒、秦观之流」。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以自责。中年绝进取意。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著文数千篇,由其子裒辑为《济南集》,又称《月岩集》,又编正、续二集。另有《师友谈记》、《德隅堂画品》等。见陈恬《李方叔遗稿序》(《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九),李之仪《月岩集序》(《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大名莘县人,字定国,自号清虚。王素子。神宗时历官太常博士,坐与苏轼游,谪监宾州盐酒税。司马光执政,为宗正寺丞,旋通判扬州。哲宗末,坐事编管全州。徽宗时,列名元祐党籍。生平练达世务,好臧否人物,议论时政,屡遭贬逐。诗文为苏轼兄弟所推重。有《闻见近录》、《甲申杂记》、《随手杂录》。全宋诗
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居士,莘县(今属山东)人。素子。神宗时为秘书省正字,坐与苏轼游,贬监宾州盐税。哲宗元祐中除太常博士。绍圣初又以元祐党籍贬官。有集(《东坡全集》卷三四《王定国诗集叙》、《黄豫章集》卷一六《王定国文集序》),已佚。今存《甲申杂记》、《闻见近录》、《随手杂录》。《东都事略》卷四○、《宋史》卷三二○有传。今录诗十一首。全宋文·卷一八四○
王巩,字定国,大名府莘县(今河北莘县)人,王素子,自号清虚先生。熙宁间为大理评事。与苏轼相友善,轼得罪,于元丰三年巩亦贬监宾州酒务。元祐初为宗正寺丞,通判扬州,历知海州、密州。六年,管勾鸿庆宫,以御史言,诏冲替。元符元年特追毁出身以来告敕文字,送全州编管。巩有隽才,著《甲申杂记》一卷、《闻见近录》一卷、《随手杂录》、诗文集。事见《东都事略》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三、三○一、三七一、四二四、四二九、四三三、四六七、五○四,《宋史》卷二○六、三二○,《宋元学案》卷九九,《宋诗纪事》卷二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号蕴斋。历曹州判官,往定陶虑囚,释遣冤滞。后退居峗山书院,教授生徒,讲性命之学。哲宗元祐中,起为翰林修撰、秘书少监。致仕,居濮之富春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郡人,号丹元子。居饮马桥,名其宅为宁极斋。能文词,善辩论。哲宗元祐间往来京师,与王定国游。苏轼见而奇之,称其诗有谪仙风采,屡赠以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汝州龙兴人,字方平。孔旼子。哲宗元祐间隐士,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滍皋渔父,又隐名为鲁逸仲。全宋诗
孔夷,字方平,自号滍皋渔父,又隐名为鲁逸仲。汝州龙兴(今河南宝丰)人。旼子(旼见《临川集》卷九八《宋处士墓志铭》)。哲宗元祐间隐士,与李廌、刘攽、韩维为友。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六。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文州人,号草堂。哲宗元祐间进士。与马涓等上书忤权贵,坐党锢,退居成都,与张正己等游。有诗歌杂著百余篇。全宋诗
张觉民,号草堂,文州(今甘肃文县)人。哲宗元祐间进士。与马涓等上书,忤权贵,坐党锢,退居成都,与张正等游。事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衢州江山人,字泽民,号东堂。哲宗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秩满去,轼得其所作词,深器重之,追还。后荐于朝,擢知秀州。有《东堂集》、《东堂词》。全宋诗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为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为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全宋文·卷二八五四
毛滂(一○六○——一一二五),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维瞻子。元丰中,维瞻知筠州,苏辙贬监筠州盐酒税,滂得以受知于苏辙兄弟。七年,为郢州县尉。元祐初,苏轼兄弟还朝,滂由二浙历淮泗至京,上书苏轼,求其荐举,轼有答书。元祐五年赴饶州法曹任,七年解任,闲居故乡。绍圣末,任湖州武康县令,改尽心堂为东堂。建中靖国元年罢武康任入京,崇宁初除删定官,为言者所论,罢去。二年进《恢复河湟赋》,多次上书蔡京,得真定倅,辞未赴任。大观中居杭。政和四年知秀州,旋坐谴,自管库而入宫祠,宣和末卒。著有《东堂集》、《东堂词》。见《题东堂集》(《江湖长翁集》卷三一),《宋史翼》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人,字伯恭,号无为居士。哲宗元祐间隐居不仕,筑书院以教有志于学者。邑有讼,不诉于官而决于諲。卒年八十一。